无奈地月更了。
因为最近一个月忙到无法呼吸,甚至还放了同学婚礼的鸽子,实在对不住。
原本以为最忙季过后会有所闲适,但今年居然依旧在忙,没有丝毫喘息。
今天想聊聊工作。
本文非常长,慎读。
01
「996之后,你是不是只想躺」
那天和咨询公司工作的学妹吃饭聊天。
她感慨,毕业工作后,觉得身体一年比一年差。
总在义务加班赶项目,打飞的来回见客户,没升职、没加薪、没男友,真是想辞职了。
我承认,她绝对是比我更忙的一个人。
『等到明年吧,晋升一级就走』,她斩钉截铁地说。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她提起辞职的念头了,但洒脱地炒老板鱿鱼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问,如果把工作从你的生活中抽离后,你觉得还剩下什么?
她翻了翻白眼,『没了。』
我接着问,那你平时在家休息的时候做些什么呢?
她耸耸肩,『无非看剧、睡觉咯,累都累死了好吗』
原本以为年轻活力的她会拥有绚丽多彩的业余生活,没想到听起来,竟有一些丧。
且不谈拥有不竭动力的创业者和斜杠青年们,恐怕这个时代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正有着类似的状态。
当工作几乎统治了生活,疲惫的又何止是身躯?
02
「为什么工作总让人疲惫」
明明当初是自己千挑万选的工作,怎么就觉得心力交瘁了?
分析一下,可能有这三方面原因:
第一,外在艰苦。
这里的外在,指的是这份工作所包含附带的各种状态。
比如:
通勤时间就要花费两个多小时,还是在挑战人类柔韧性的地铁车厢;动不动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差;
波谲云诡的办公室氛围,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让只想坚守本职的忠厚者进退两难;
永远摸不透的领导心思,朝令夕改的工作任务,连下班后的微信群,都成了提心吊胆的延续。
第二,内在无趣。
当你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时,通常都不会感觉累。
即使工作了一天的你已经很困,但睡前再撸一盘「吃鸡」,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恩赐。
就好比明明正餐已经吃得很撑,但遇到喜欢的甜点还是吃得很开心,就好像吃进了另一个胃里。
其实,玩游戏何尝不是调动所有身体感官的一种体力消耗?
但因为进入了心流状态,所以你不会觉得累。
所谓「心流」,指的就是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进入的忘我状态,忘却时间的流逝,同时体验到巨大的愉悦与充实。
所以,当一份工作对你而言既不感兴趣又没有乐趣,仅仅只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时,你就很难进入这样的忘我状态。
那么,当它需要多花费一些本该属于你的自由时间时,你所能感受到的不是投入,而只是掠夺。
第三,无成就感。
这点是最致命的。
如果这份工作能够给你带来成就感,那之前提到的两点都可以克服,哪怕外在艰苦&内在无趣,但至少还拥有成就感。
事实却是,现在的我们就像「摩登时代」里的流水线工人,空有一腔热血,却输给了无数轮回,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让人身心俱疲的从来不是繁重的工作本身,而是繁重工作背后的意义。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电影「失恋33天」里王耀庆饰演的那个高富帅。
当被问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一个简单没内涵的物质女生结婚时,他的回答是:『这年头,爱情是奢侈品』。
某种程度上,工作和恋爱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仅仅追求物质的女生似乎更好嫁一点,而难觅真爱的往往是追求灵魂契合的人。
那么,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工作的成就感是否也同样是一件奢侈的事?
工作是否只要哪份钱多就干即可?
工作是否只需混过上班时间即可?
工作是否当别人嘲笑你多做多错时的傻,你只能掏出良心抚摸,安慰自己问心无愧?
正是不甘于只把工作当成谋生工具的倔强和矛盾,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虚无感和无力感。
03
「潇洒886以后该何去何从」
最新一季奇葩说的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
正方李思恒说,『这个问题,一心扎根工作的人不会问,一心扎根生活的人不会问,只有处在中间的这群人会问。』
大多数的我们就是处在中间的这群人。
要获得成就感,要么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达到期望,要么降低自己的期望以符合能力。
然而,我们在该提升能力的时候觉得这是被迫的,但让自己降低期望,舍弃欲望,又觉得不甘,于是我们想到了逃离。
不出所料,正方赢了,但似乎没有人去关心潇洒886之后的故事。
■ 假设1:你成功找到了另一份心仪的工作。
— 你能保证这份工作不会重蹈覆辙吗?
庞颖讲到,反方的凌岳在有本职的时候偷偷地去办辩论赛,觉得乐此不疲,那是因为辩论赛是他的兴趣,如果办辩论赛也变成了996模式,有业绩有客户的时候,他就不会这样想了。
喜欢的事情偷偷做时,也许能体验到忙里偷闲的幸福感。
喜欢的事情变成996地做时,可能喜欢也就磨灭了。
就好比,利用业余时间有感而发地写文章,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但如果是新媒体从业者,每天要憋选题、守热点地创作,巨大的压力就会削弱掉他们写作的乐趣。
把喜欢的事情变成事业、把月亮变成六便士,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大佬们背后的艰辛可能远不止996或007。
想要获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就要忍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寂寞。
■ 假设2:你毅然去追寻理想的诗与远方。
— 你能保证它不会也变成眼前的苟且吗?
我由于某些原因在家休息过一段时间。
能逃离没有激情的工作,一开始的我觉得很自由兴奋。
每天睡到自然醒,吃吃喝喝,看看剧,刷刷手机,惬意无比。
但时间久了,我竟然发现自己的无力感加深了。
脱离社会、闲暇独处的时候面对的只剩自身,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持续的、擅长并喜欢的事情可做。
提前体验了一回财务自由当全职太太,最终的感受居然是挫败,甚至有点怀念起规律的上班时光。
我记得梁文道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他有个念哲学的同学毅然放弃经商,选择做一个夜里看大楼的值班保安。你觉得他几乎是底层人民了,但他却很喜欢这份工作,认为这份工作的薪水已经足以达到他对生活的要求,而且晚上大楼并没有什么人进出,可以有很多时间让他看书,研究他的哲学。
有没有发现,诗和远方,从来都是红白玫瑰般的悖论。
所以,辩题只是抛砖引玉,很多你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靠辞职就能解决。
04
「工作VS生活的博弈」
曾经的我也在该不该886的边缘徘徊,甚至现在还是。
最近又和同事聊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时,对方竟然说,『你不要被驱逐呀,快点加入我们。』
可怕的体制同化腐蚀了一个又一个原本优秀的人。
我自问这些年对于工作虽不至于鞠躬尽瘁,但至少问心无愧。
虽然这并不是一份我理想的工作,但至少庆幸它还让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究竟想追求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还有让我把这些思考写下来的空闲,而很多996的人可能根本无暇去想。
这么多年,我算是想明白了一件事:
工作和生活从来不是对立的,工作甚至是隶属于生活的。
生活也从来不在别处,把每个琐碎的当下过成诗和远方才是王道。
大家总以为工作之外才能有生活,总想着攒够了提前退休的钱,就能彻底地过上诗和远方的理想生活。
难道真的要等到退休,你的生活才刚刚开启吗?
我钦佩工作到极致的人,不过如果他除了工作以外还很懂生活,有自己坚持多年的兴趣,有良好的身材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做到时常关心陪伴家人,我会更欣赏他。
既会工作,也会生活,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人,才是人生赢家。
05
「如何破解两难困境」
迷茫的时候作家李尚龙的话曾给我很多启示:
『无论体制内外,不会说话依旧会被人讨厌,不会做事依旧会被人嫌弃。
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这句话不是让你随时离开体制,相反是让你在安稳的生活下依旧努力进步。』
如何获得进步,如何解决【工作VS生活】困境的方法,我目前想到两种途径:
一是工作之外的时间管理。
下面这篇文章非常推荐,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所有时间管理类文章里最全面的一篇。
”2018年,我每天睡8小时,领导10个项目,写了15万字的文章”|时间管理,这3个工具就够了
总结一下,就是如下这张思维导图。
然后,我开始试着觉察自己的时间。
脑补了自己早晨出门前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是50分钟,这前提还建立在闹钟响起后准时早起,那么倒推而言就是前一天也要早睡。
晚上除去事务性的工作,还有运动,大概能保证9点到10点一个小时的完整自修时间。
路上的通勤时间大约在单程50分钟,来回的话也有100分钟。
也就是说整块的时间,每天大概有3小时左右,每年就是3小时*22个工作日*12个月=792小时,792小时/24小时=33天。
想不到每天利用3小时,一整年下来,竟然等于多出了一个月。
相信多挖掘,还会有更多可以利用的时间。
最近地铁通勤时,我在听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南大的一门心理课,不知不觉就把这门课听完了。同样,这个良心平台也很推荐,有很多国家精品课,可以算是没有门槛的大学了。
在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如家务、洗澡时,通常我也会用小音箱放一些看理想的音频节目,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琐碎时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减少快速启动时间相当重要,比如一进地铁就开始听课,而不是盲目地刷会手机。
建立一个正确良好的条件反射机制,然后只要坚持重复地去做就行,时间的有效性会意想不到地提高。
提高工作的效率,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在通勤时间采用无需书面的听或读的方式,而在家的时间则以书面为主。
给自己一个五年期限,在保证健康作息、饮食和运动的前提下好好学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羽翼,不留遗憾。
二是拥有平和的心态。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明明躺着舒服,却要站着生活?」
有人回答,因为一直闲着的人是感受不到快乐的,只有忙里偷闲才是幸福。
我觉得若能:闲得心安理得,忙得充满斗志,都无可厚非。
最可怕的就是拼搏工作的时候想着放纵,挥霍闲暇的时候又觉得虚度,这样满盘皆输。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有时我会莫名想到死亡,好奇自己达到无意识状态时周围的家人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似乎没有人能预见自己死亡时的感受和状态。
先看结局,再回看过程,就会觉得一览众山小。
当你想过死亡,就会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不应该被辜负。
「与神对话」这本书里讲到:
『经历都是用来帮助你成长,在世间的全部意义就是发现你自己,创造你的自我,从而成为真正的你。创造出新的你自己,这样你就能证明你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现在的我,更想做的就是取悦自己,多用体验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
如果一件事情并没有顺应内心,而是把它当成一件任务去完成,那么一定做不长久,也不快乐。
就像为了留下名声去写作,一定不会写出什么杰作。
人生本就有很多种可能性,很多时候,是人自己给自己设限,真的想得通透了,去尝试了,似乎也没有那么多障碍。
意义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并不是别人赋予你的,一切只要自己能够做到问心无愧,不留遗憾,就是美好的人生。
工作总是996,我们该不该886?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思考题。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状态,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改变,不然你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你不喜欢的状态。
来到这世界,长这么大不容易,愿我们都能以真我去过这一生。
感谢耐心读到这里的你。
关于今天聊的有任何想吐槽的都可以留言和岛主交流。
天冷了,记得多穿点哦~
▼『遥岛呓语』:
“别抱怨身边的不公,别后悔自己选择的牢笼,别痛恨自己身上的枷锁。只要你还在进步,枷锁只会变成翅膀,牢笼只会变成家。”
我是岛主遥,90后文艺清醒者,欢迎累了的你来我的公众号【遥岛】坐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