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关掉朋友圈。既然是这么看重的事情,一定要记下来,等过了几年回头看的时候好能够找找脚印看自己走的路是曲还是弯。
我倒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认知认识的道理和上帝真理有个交集,或者从真理出发写出来,是不是,得明天看。
长舒一口气,关闭朋友圈让我身心愉悦了不少,因为这几个月来,我越发的不喜欢朋友圈了,尤其是不喜欢一个动作:打开微信,发现,朋友圈,上下刷几下,关掉。然后过一会打开,有人更新再点开...
刷朋友圈一点乐趣也没有了,我甚至怀疑这个动作在消耗我大脑里的多巴胺,让我一次比一次沮丧,然而还是需要不停的刷来获取或许一丝的快感:比如有人赞、有人回复。可问题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不由自主”的重复,自我控制的沮丧围绕我...
事情总要积累才会到量的变化,有一天朋友圈被“罗一笑”刷屏了,于是乎我“神经兮兮”的充当起了侦探的角色,因为我把“转发一次捐一块钱”当成了“腾讯老总过生日”的梗了(事实证明我判断错了),所以,我开始拉黑好友,谁转发就拉黑谁。
拉黑拉不过来了,所以我就关掉朋友圈了。
好了,背景介绍完,分享分享我这几天的思考吧,“罗一笑”事件,我基本想不明白,如果真如网络上传来的消息的话,那就暂时定性为一个不成熟的爸爸(基督徒)和一个不成熟的商人上演的一幕夹裹着商业目标的互联网乞讨。我也不想太多讨论,因为这样的事情本身并不带有多少养分可供我们吸收,反而是背后那一套群众行为逻辑值得思考。
网络时代和电视机时代有什么区别呢?电视机的表弟是沙发,人们采用后仰的姿势去和电视“互动”(主要是换台),而网络的表弟是鼠标键盘,人们的姿势也是向前倾,表示我要参与其中,我要主动的查看,我要做中心。
(未完待续)
对人要求高了,不成熟度更明显---巨婴
朋友圈集中度高,没有真实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