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周:正面管教

第四周:正面管教

作者: 爱蹦跶的土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6:54 被阅读0次

    第一章:正面的方法

    画面感:手术台“在手术台上,如果一个医生跟你说,我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但是我有一颗爱心,你放心让这个医生给你做手术吗?”

    (1)过去的好时光覆灭的原因:

    1.  今天的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

    2.   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目标: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

    (2)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3)三种类型

    1. 控制型父母    不给孩子饭吃---愧疚(我早就告诉过你)

    2.娇纵型

    3.正面管教:选择带来的后果(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夸张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来,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

    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善和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4)荒诞的想法,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5)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要大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

    (5)用言语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尊重自己:允许孩子对你不尊重,并不是和善。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孩子对你吼叫,离开)

    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或者逃,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要处理问题,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6)制定限制的目的是什么?保障孩子的安全,让孩子适应社会

    (7)讨论: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8)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1.  等一些就轮到你啦

    2.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3.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4.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5.    要做,不要说

    ]6.   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

    7.   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再来。

    第二章:基本概念

    赢了孩子: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结果:反叛、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结果:心甘情愿合作

    “逻辑后果”附加上羞辱   结果:讨好者、寻找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

    自尊:给孩子自尊(自尊不取决于外在他人的评价)  自尊与他尊(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

    错觉: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你犯了个错误,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评价,突然之间,自尊烟消云散。

    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赢得孩子: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他们就会收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不是指责羞辱或说教

    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

    杰夫的例子:不必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是个坏蛋,而且他愿意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探讨不再那么做的原因。而且,他能够参与问题的解决。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

    问孩子该怎么做比告诉孩子(抗拒和反叛)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基本概念

    1.  求存状态: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2.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选择了错误的行为。

    3.    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帮助他人: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4.  犯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

    现象:当父母一旦道歉,孩子都会原谅父母

    当我说你蠢时,意味着我蠢。

    矫正错误的三个R

    “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自我原谅

    “我向你道歉”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5. 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告知孩子,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章:出身顺序

    1.“生存选择”四个选项

    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竞争,努力做得比家中其他孩子更好

    反叛或者报复

    因为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

    1.  一个孩子已经占据了一个角色,其他孩子则可能觉得必须找其他角色来扮演

    大多数孩子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进行比较为基础

    2.  孩子有很好的察觉能力但他们的解释能力却很差   目的: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 老大:有责任 完美主义者   好胜   循规蹈矩  条理和秩序

    老小: 让孩子承担责任,这样就不必事必躬亲

    (1) 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 “当别人照顾我事,我才觉得他们爱我。” 富有创造性  爱玩

    (2) 赶超者:已经非常卓越却仍企图证明自己价值

    中间: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  同情弱者,因为他们就是弱者,很好的调解人  相互尊重和理解

    独生子:完美主义倾向会轻一些(没有追赶者)  欣赏独处或者害怕孤独  寻求独一无二而不是成为第一

    例外:

    老大老二性别不同 可能形成老大的特性     性别相同的老大和老二往往完全相反,年龄差距越小,往往越明显

    年龄差距4岁以上,之间的影响会变小   接近于独生子或老大

    老大被老二赶下台

    4.  父母娇纵孩子的原因:满足他们被需要的感觉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5. 家庭氛围:推崇竞争和合作家庭

    6.  老大和老小相互吸引

    告诉我你的配偶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我就能告诉你当初你为什么要跟那个人结婚

    第五章

    1.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如果你把责任看看成是一种街坊,某种基于你知道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事情,而不是负疚,你就能做得更好。

    2.不良行为: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印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3.孩子只是做出了“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什么错

    对策: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有孩子纠缠,给他们一项任务。

    寻求权力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对策:退出争斗,承认所发生的事情。受到伤害,就会自然反击。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报复   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   我放弃

    对策: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做师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做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6.孩子们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7.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第二条线索:要求让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停下来一会,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

    寻求权力:继续不良行为,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

    报复: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

    自暴自弃: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

    8.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作出反应。

    9.寻求过度关注: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分派一项能给他们积极关注的人物。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用会意的一笑。约定无言的信号。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给与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

    寻求权力:退出权力之争。承认自己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参与问题的解决。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报复:等待孩子冷静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上海,表达同情,表示理解。反射式倾听: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自暴自弃: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肯定孩子的成功。

    10.寻求权力:当他感到你在企图压服或控制她时,要理解告诉你,你愿意得到她的帮助。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权控制, 而且如果她想改变的话,她也有权力改变。

    11.目的揭示: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1)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

    (2)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

    (3)会不会是    微笑,是的

    (4)寻求关注: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引导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寻求关注。以眨眼睛让她知道她得到了约定次数的关注,小秘密。  寻求权力:请求帮助,引导大人和孩子又权力之争转向用权力做贡献。报复:如何伤害了她?孩子觉得自己背理解之后,更愿意听你的看法,并和你一起解决问题。自暴自弃:安慰孩子,表达出对孩子能力的信心。

    12.(1)11 .12岁以后的孩子,同龄人的压力影响更大。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时,要各位注意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测。(2)向孩子表明他们与孩子站在同一边,不要想着控制儿女。相互尊重,相互平等。

    第六章

    1.逻辑后果:经过伪装的惩罚  他们不会将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而是对惩罚他们的人充满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 通过报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远远甚于给父母带来的伤害。

    2.惩罚会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至少是暂时制止。

    3.不再关注于后果而转为关注于解决问题时,家里和教室里的气氛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4.自然后果: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不允许借题发挥。帮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当你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5.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洗衣服:脏衣篮   花时间训练孩子

    6.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是一个好办法。

    7.给孩子一个选择,并且私下里把后果告诉孩子。

    8.逻辑后果(转移孩子的行为)的四个R    (相关的,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9.大人往往认为: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而不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10.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11.当孩子试探规则事,事情在变得好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坏。在孩子试探的过程中,保持和善而坚定是有困难的,但确实有效的。

    12惩罚可能让你得到更快的结果,但是,逻辑后果,是帮助孩子培养自律与合作的很多非惩罚方式中的一种。

    13只要大人通过反复提醒或者通过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将本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揽过去,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4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孩子,要孩子做什么。

    15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

    16如果一个逻辑的后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那种情形不适合运用逻辑后果。

    第六章:专注于解决问题

    1. 正面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因为我们已经要求孩子认真考虑了相关情形并要求他们运用一些指导原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 疯狂的念头:好了伤疤忘了疼,人要先收到伤害,才能更有收获。

    3. 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相关的,尊重,合理,有帮助)

    4. 惩罚性建议与专注于解决问题建议的区别,把错误看做是学习机会。

    5. 积极的“暂停”(1花时间训练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   (4)情绪好转,问题仍然存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6.“你想想你做了些什么”这句话假设大人能控制孩子们的想法。

    7.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不要预设答案,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启发式问题发自内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周:正面管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i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