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突然发现小家伙自己玩时,经常一个人口里念念有词,仔细听来,原来是他爸爸给他放的学习强国里的唐诗故事,捎带着连唐诗也一起背了下来,还知道了李白,王维,白居易,王昌龄,陈子昂这几位大诗人。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发”啊。想我在他两岁多时,为了让他读唐诗,自己在本子上记啊记,然后再去教他读,想着我会背了,教起来不是可以更随时随地了么?可事与愿违,人家一听我说读唐诗就不听不听,我很是无奈了一阵。后来无意在喜马拉雅又搜到小故事,没想到他超级喜欢听,每天往复循环,不厌其烦,自己还可以安安静静玩上好长一段时间,这,正是我想要的读唐诗的效果啊,我能怎么办?心下看他爱听,已经妥协了,毕竟,他也能把故事给我复述出来了。
就当锻炼语言能力吧,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两岁多正好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我就一直让他听故事了。
直到前些天,看他在读他卡片上的唐诗(是会发音的大卡片,八首诗,他每次都会从头背到尾。)我突然灵光一闪,说让他爸爸给他选个唐诗听,估计故事也听的差不多了,小家伙居然答应了。然后我没想到的是,胡爸爸竟然从学习强国给他找了个唐诗故事!不愧是强国王者啊,小家伙也就此打开了另一扇兴趣之门。
说不上来是故事吸引了小家伙,还是唐诗吸引了小家伙,反正,小家伙的兴趣一下子油然而生了。爱因斯坦不是说过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不自觉就会被吸引,孩子也是一样的,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他从这些唐诗故事里一发而不可收,每天要给他循环播放,听几遍之后,他便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我那个惊啊,那个喜啊,真快要泣出来了啊。
我赶快关注了强国,却发现这个专辑只有两个,每个五首,一共也才十首诗。趁他听完记完之前,我得赶快再找别的这样的诗词了。无奈强国上的让小家伙听了其它的,他已经先入为主了,好多都不如意。我又转战喜马拉雅,没想到真是宝藏啊。我一直想做没做的,都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我的想法是自己录唐诗给他听,或者带他录,只是录了两首搁浅了),我竟然找到一整本的《唐诗三百首》!真是值得欢呼啊~正好也是一位声音和强国里一样优美的阿姨讲的,小家伙一下就爱上了,从《宿建德江》开始。我虽然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绝对很乐意接受。
现在他每天要听唐诗,晚上睡觉前也要让我再给他读唐诗,能记住的已经比我记得都多了,有时还会给我纠错。当然,孩子的这种无意识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不去重复的话,肯定很快就会遗忘。所谓“温故而知新”,每天的往复循环,可以让他的记忆更长久。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脑科学家德科拉·锲克曾说:让短期记忆有更深刻的理解力,然后通过反复地练习或回忆,大脑的神经网络变得更加强大,能将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确实是这样,孩子的记忆力为什么那么好呢?原因就在于,重复,这种无尽的重复,不仅是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记忆。
ps:今天读到《少年行其一》时,我一看书上不一样,就让他再背一遍,结果书上显示的名字是《观猎》,因为这些天一直听唐诗,我知道小家伙不会错,赶紧百度一下,还真是,我们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这一页上的竟然这两首名字都不对。害,还是被一个三岁小孩发现的,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