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看到社会上的一些新闻感到心里很阴郁,实际上那些事跟我们没有多少关系,但是毫无疑问的那些事情还是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上周五看了余华的纵谈文学、纵谈自己的一些讲话,我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跟这个社会以及人和平台有重要的关系。
余华是国内优秀的作家,他谈到了他的成长过程和《收获》杂志的关系以及和他认识的编辑的事情。
他的小说的发表以及成长都是和那些杂志的编辑有关系,首先是《北京文学》的编辑给了他知遇之恩,后来把他推荐给《收获》的编辑,自从《收获》接受了他的小说发表以后,最后的三十多年来他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发表在《收获》杂志。当然也有几部小说发表在《钟山》。
中学读书的时候,哥哥在我们读书的学校教书,尽管他是教小学的数学,但是也不能抵档住他对文学的热爱。当时他买了很多的小说以及定了很多的期刊,《小说月报》、《收获》以及《钟山》和《译林》都是哥哥固定要定的几本期刊,还有《福建青年》,是不是那个时候福建就给我留下了印象,让我考大学的时候直接就报了福建的唯一重点大学呢?可以说肯定是有关系的,因为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舒婷以及鼓浪屿,还有舒婷的家庭和她的爱人。
昨天看到余华的讲话里面提到的小说我也看了不少本,只是那会儿对作家的人名不是记得很清楚,现在才发现余华的成长经历就是跟我读大学的时间是吻合的。现在看到一些事发生时候的年代,会感到年代记不清楚的时候,我常常会把它和自己有关系的年份来记录,这样就不会弄错一些重要的时间。
余华的小说从他最初开始在收获上发表到现在已经三十年来,在这三十年里他写出来很多影响力很大的小说。那个年代是一个人人爱读书的年代,小说家或者作家也是让人尊敬的职业。
曾经看过了很多作家的自传,每个人都对自己成长的经过如数家珍。余华也不例外,讲了很多他重要的小说发表的经过。
他成为了《收获》重要的作家来源,他的小说每次一写完直接给《收获》就能发表,很少改动,只有一本小说他写完了前半部分很满意,后半部分不满意,编辑也不满意,要求他修改。刚开始他还有点接受不了,后来他自己想通了,自己修改重写以后发表的。其余的小说都是拿去编辑看完就可以发表。
而且每次他的小说一写完,中篇都是邮寄给编辑部。长篇小说都是他自己背着包,小说放在包里面,直接坐火车到上海送到编辑部,等着编辑看完然后编辑出版的。这也说明一个作家的小说质量真的好到一定程度了,编辑完全可以在不看小说的前题下就可以给你安排版面发表出来。
余华就是这样一个得到了《收获》编辑部高度认可和信任的作家,他们相信他的作品,相信他作品的质量,所以能够长期以来都是在《收获》发表他的小说。
看到他写的他的创作和小说出版的过程,我觉得他很幸运,而且他也是一个勤奋的人,认真地在写自己作品。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生存的空间。我们只要不自弃,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有成功的一天。
余华还讲到一件事就是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独特的,你只有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写出来你自己的感情才会感动人。旁观者的感情永远是评判性,或者批判性,隔靴搔痒,永远没有当事人有那么强烈的感受。所以写出你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你的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
那天还看到一个写友写的文章,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调高自己的思想频率,让自己只想到快乐的事,让自己把思维和头脑都用在正向的事情上,才是我们避免浪费自己能量的办法。
总之就是不要和那些比你层次低的人一般见识,或者根本不要关注那些事,因为层次不一样,关注的点不同,与那些层次比较低的人在一起,只会让你拉低自己的频率,降低你思想关注的高度,这样下去只会浪费自己的能量。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向更高层次靠近,向你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的人靠近,才是迈向更高层次人生和生活的法门。
还有就是远离那些报坏消息的人,特别是那些对你的工作没有任何改进的人,只会把你的频率拖得很低的人。
因为他们每次带来的坏消息只会让你的精神集中到更低纬度的事情上,让你的思想集中到了不好、不顺利或者困难等这些负面新闻方面。
这些只会徒增困扰,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利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把所有注意力和心思集中到怎么做好事情上。
所以下次再碰到这样报坏消息的人,直接就给她说,随便你,你们自己去解决,你们想要去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解决不了,就不要做了。
很简单,想做的人没有借口,不想做的人借口多多。想做的人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想做的人困难比办法多。
因此远离那些只会看到困难,爱挑毛病的人就好了。一切情绪的困扰也就会消失。因为你的注意力不再是困难不利的方面,而是积极的思维,倾向于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