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简友广场
纯粹理性批判及马斯克之第一性原理

纯粹理性批判及马斯克之第一性原理

作者: 狄安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12:19 被阅读0次

人类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无知和愚蠢的。

就如在哥白尼之前的千万年中,人类脚踩地球每天看着太阳在清晨升起,划过正午的天空,然后在黄昏消失于地平线的尽头,就想当然的认为太阳只不过是地球忠实的的粉丝,围绕着地球旋转。但,人类也始终有如哥白尼者,会在历史中不经意的某一天告诉我们,那并不是真相。

康德,作为哲学史上的哥白尼,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一次对人类思想的电击。而在那样的电击之后,有些人会更加眩晕,只因他的文字实在太晦涩,但也总有些人会顿悟开窍过来:啊!原来他说的那些其实无处不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说“万事总有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意外随时发生“等,对于这些命题的认知,看起来和康德深奥的理论风马牛不相及,但顿悟后的那些人会猛然发现,实际上康德是在用他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去辨别这些话背后的真相。有哪些是经验就人类后天获得的?又有哪些是超越于我们经验获得的?以及这些话里面的哪些又是来自哪些经验的?

在康德所处的18世纪由于之前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科学迅速发展和各种科学定律的不断发现,人们在理性层面逐渐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的乐观,认为这个世界上从此再也没有科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么就让科学家们再多建立一条科学定理。典型的如拉普拉斯之妖。他认为只要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是给定的,那么运用已知的科学定律可以推导和预测出这个系统内所有的情况。他的观点以积极一点来说,我们赞美科学理性的力量,消极一点来说,我们匍匐于科学的宿命。

但康德在这些迷之自信面前,有着哥白尼般的清醒和理智。他深刻认识到人类理性出于理性的动机,一方面认为所有的事物需要在理性的框架之内解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于是,总有一些超越于理性和经验之外的问题。

这些在理性和经验之外的问题或者原理,如果不能用理性去解决,又该是什么样的东西去解决呢?而如果说真能用理性去解决,但那样的想法又是非理性的。所以,这些理性自身提出的理性问题但却最终又无法用理性去解答,就让理性陷于一种矛盾之中。

康德认为知识确实是从经验中产生的,但知识并不是唯一起源于经验。他于是把知识分为纯粹的知识和经验知识。经验知识就是指我们通过经验所获得的,或者是基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规则再进行推理后所扩展出来的。但,这个世界上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先于经验的知识,即在经验之外的原理,他就称为纯粹知识或者先天知识。比如说可以想到的是:意外随时会发生。这就是一个先天命题,我们不用通过经验就直接可以获得的。而康徳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任何变化背后都有其原因。他认为这也是一个先天命题。这个命题的潜台词实际万事皆有因果的所谓因果论。当然现在,我们从量子力学知道,实际上因果论不是一个先天命题。(因果论是不是真的属于一个先天命题,这可以是另外一项讨论。) 但这里无论因果论是不是先天命题的结论,都并不影响康德对于先天命题本身的讨论。

那什么是先天命题呢?

现在流行说第一性原理,很多被定义为成功的大佬们,经常会教育我们这些普通人要学会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马斯克就是“第一性原理”的忠实宣扬者和践行者。我们来看看他的原话:“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类比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跟风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性原理实际上是物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是指某些基本原理或由此得出的推论。但由于各类变量以变量赋值后的形式渗透在原理中,会让这些原理或推论由于变量赋值的不同而演化出更多的基于不同变量值的结论。而第一性原理思考就是要学会过发现这些非原理本身的参数变量值,对其进一步予以抽象和概括以回到原理本身。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简单说就是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追本溯源。而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则是来自亚里士多德,他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我们理解他提出这个概念背后的机理就是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本质原因。

实际上康德在三百多年前提出的先天命题就是现在所说的「第一性原理」,但康德的先天命题可能会比第一性原理更加第一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性原理的立足点是基于人类尚可以认识的科学定律而,而先天命题的立足点则是基于包括了人类还无法认识,即超越了人类经验之外的第一原理。因为我们的知识来自于经验,所以它往往会和经验知识结合起来,并混杂在经验知识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也就会误以为这是经验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康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承认并告诉了我们:在我们的理性之上和经验之外,始终存在着这些先天知识,也叫第一原理,先天命题。

那么,这些先天知识和先天命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基于经验的命题一般在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经验所没有遇到的案例中往往有例外情况存在。所以经验命题并不构成一个普遍性命题。康德认为先天命题必须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1)必然性2)严格的普遍性。

正是可以通过先天命题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人类才会有机会观察到先天命题的存在。

但这些先天命题又存在于哪里呢?

为了学会发现这些先天命题,我们首先要学会把它们从经验知识中剥离出来,并辨别它们是否拥有具备严格普遍性的和必然性这两个重要特性。康德对于先天命题有两层理解:

1)第一原理可能有部分包含或者存在于我们的经验知识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剥离掉经验知识的部分后发现那些第一原理。

2)第一原理还有可能存在于我们所有的经验知识之外,而在我们所有的经验中提供任何对象,经验也无法提供任何线索。

对于在第一层理解中,康德给出我们去发现第一原理德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去掉那些属于经验的知识,最后我们就会发现思考赖以存在的实体或者对象,或者规则,就是我们所需要寻找的第一原理。

对于在第二层理解中,康德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需要建立一门科学来专门研究如何去认识这些,这就是哲学,也就是存粹理性批判这本书的使命。

如果对康德的所想建立的这门科学在除了用先验哲学这个词之外,还可以有个更贴切的词:科学形而上。但不幸的是,让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形而上学”是一个已经被我们所在时代用坏了的一个词。

我们往往会把形而上学简单的等同于唯心主义,并作为辩证或者唯物主义的对立面出现。但实际上,如果从康德的立场来看,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形而上学的英语原文为:Metaphsyics,这是来自希腊语ta metaphysika,意思是写在物理学后面的作品,meta 代表“在后”,physika代表“物理”这个词原来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文集编辑者在编辑完其物理方面的作品之后编辑其它作品所用的标题,后来被拉丁学者误解为超越物理的学问,即玄学,并由该词衍生出科学名词前缀meta-,元,始,玄。后来在日本明治时期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则借助中国易经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表述, 将Metaphysics翻译为“形而上学”。而中国晚清时期翻译家严复则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Metaphysics翻译为玄学。

相比于形而上学,玄学属于飘渺派,相比于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本质的研究的内容,形而上学的实则更为恰当。但到后来我们把形而上学就简单的同辩证法及唯物主义对立起来,变成一个缺乏实证主义的唯心派名词。实际上那是对超越于我们经验和理性之外的认知的偏见和误读。

虽然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书中给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但谦虚的康德也并不认为他给出了一个科学的体系,而只是对历史中一些不恰当的想法给出了一些他观察到的修正,所以他把自己的书叫《纯粹粹理性批判》。而批判并不是否定,只是对纯粹理性的修正。如果说,真的存在批判,那么他可能只是批判了两点;

1)对于来自于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中的古典形而上学的否定,他认为那是缺乏理性支撑的感性认识。

2)另外,他对在科学启蒙时代因为科学的快速发展而过分乐观的认为科学可以决定一切的决定论观点的否定。他批判了理性在建立理性大厦之时对于先验知识的忽略。

为了解决人类理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康德首先承认了自己无法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第一原理是哪些,到底有多少。

在他看来,他所知道的至少有三大超越了人类经验知识的问题:上帝,自由,和不朽,它们的真理应当存在于第一原理中。

康德认为掌握理性知识可以有两种方法: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其中分析判断是用来解释包含在概念里的那些属性,为了使概念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而综合判断则是通过将概念A和B的联合而扩展出了一个新的知识。这是扩展学习。但对于形而上学而言,则其目的并不是分析判断,而是要综合判断扩展出新的先天知识。

理性是有边界的。我们必须承认,事实也只能在理性的框架约束下去认识理性,我们将始终无法超越理性的框架还可以用理性去分析。世界上超越于理性之外的没有被理性所认识的那些将是属于形而上的,对于这些形而上的我们虽然无法认识其本身,但至少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方法论来建立对于这种无法认识的认识。

那就是康德《存粹理性批判》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粹理性批判及马斯克之第一性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nb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