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明明跟孩子说了很多次玩具玩了之后要整理好,可是孩子还是把玩具扔的哪里都是?写作业的时候看似坐在那里写了很久,其实他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在把玩橡皮铅笔?早上眼看着就要迟到了,可他还是赖床怎么也叫不醒?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呢?有一次我辅导孩子复习功课,明明就很简单的两句话,教了很多遍偏偏就记不住。当时我的火气腾一下冒上来了,在要爆发的那一刻冷静下来,觉得冲孩子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强忍着怒火耐下心来,找孩子的优点给他自信,我跟他说:虽然你还没有记住,但是你这么努力和认真,已经一次比一次念的好了,真棒。”
孩子听了我的话之后反而更认真了,自己主动一遍遍的复习,最后甚至在记住了之后还要继续念要把它记得更熟。
这是当天下午发生的事情,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起起床,他去刷牙的时候顺便帮我挤好了牙膏,我穿鞋子的时候,他直接蹲下来帮我拉鞋子后面的拉链。我当时就被孩子感动了,然后我就在想我到底做了什么值得孩子这么对我。想来想去,只能想到应该是我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了的付出,而他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所以当教育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和指导。
在《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中提到:“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
当孩子不配合我们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思考和孩子的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就两个字:看见。看见孩子的需求,想一想此时此刻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我们做什么?其实孩子需要的无非就是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事情,有一次到了睡觉的时间,两个孩子怎么都不愿意睡觉,还在玩。这个妈妈呢,怎么说孩子都不听,于是她决定沉浸在当下,陪孩子玩5分钟,就是这短短的5分钟,让孩子的心里得到了满足,之后就去乖乖睡觉了。
孩子的行为只是内心需求的外在表现,当我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看见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做到这些之后,相信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融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