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第六十六回,延续了前面二尤的故事,但却急转直下,从幸福到悲剧,令人不胜唏嘘,也让我们仔细思考世间的道理,并不是「浪女回头金不换」那么地简单,而曹雪芹是先让尤二姐发生悲剧,这回整个回目上所说的〈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都是在讲这个主题。
故事大致是说,尤三姐发挥了高度的意志力,斩钉截铁地忍耐寂寞,一心等着白马王子来娶她,但结果等到的居然是致命的打击,柳湘莲的悔婚,就是把她带到地狱去的万劫不复的灾难。
柳湘莲为什么坚持要退婚的原因,至少有三个:
第一个当然和尤三姐自己的过去脱不了关系。虽然她已经改过自新,但以往过去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形成的历史纪录,却也变成了自己形象的一部分,无论你愿不愿意。
其实,早在前一回小说家就已经提到,尤二姐「虽然如今改过,但已经失了脚,有了『淫』字,凭他有甚好处也不算了」,这就是个女性要面对的现实。幸亏贾琏这个人居然很开明,认为「谁人无错?知过必改就好」,故不提已往,只看二姐现今的表现,于是二姐才有了重生的机会。但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雅量呢?
第二,柳湘莲对这桩在路上匆忙说定的亲事越想越奇怪,哪有女方这么主动、这么积极的道理,于是特別向宝玉打听女方的情况,从他和宝玉对话的内容上,可以知道,以前柳湘莲声称他的娶妻标准只要是个绝色美人就好,可是一旦真的要结婚,那标准又完全不ー样了,最重要的就是品德。
所以柳湘莲在追问宝玉的时候,始终都聚焦在这点,因此一听到三姐出身于宁国府,就立刻说这亲事断然做不得,因为:「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最后更是挑明了问宝玉:「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可见娶妻必然娶贤,连自命风流潇洒的柳湘莲都没有例外,那么,一个婚前就行为不检,品行有了瑕疵的女性,几乎就注定难以获得婚姻的幸福。
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尤三姐不以死明志,又有谁会相信她的志节呢?毕竟出污泥而不染的人非常稀有,谁能相信二尤的内在深处一直保有极其纯净的真心和真情?但人一死,就算证明了内心的清白,那又有什么用呢?尤三姐真印证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啊。
由此可见,所谓的「一见钟情」其实充满了风险,因为彼此并没有足够的互相了解,情感的基础也很薄弱,很容易发生误会,何况柳湘莲并不算误会,他跟三姐完全不认识,又怎么能苛责他没有真正了解到这个女性,也不知道三姐已经改过向善了呢?又怎么能批评他坚持要退婚呢?
再何况,让柳湘莲下定决心的人,可是他最信任的宝玉,宝玉和柳湘莲对话的过程中,是怎样提到尤三姐的:宝玉只说三姐是个绝色,又说他在宁国府和二尤混了一个月,所以确认这两个小姨子「真真一对尤物」。你看,用「混」这个字已经显示心态随便,并不尊重,等于暗示了对方并不是良家妇女,而「尤物」更不是一个好的词汇,那自古以来就带有妖孽祸水的意思,可见这些用字遺词都泄露出宝玉对二尤真正的评价,哪里是欣赏赞美的好意!
再者,当柳湘莲最后仍然不死心地追问宝玉说,尤三姐到底「品行如何」?宝玉居然说「你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这不等于清楚承认三姐是不干净的吗?因此柳湘莲才完全坚定了退婚的决心。由此可见导致三姐自尽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最尊敬女孩子的宝玉!如果他对柳湘莲说的话不是这样,或许三姐的悲剧命运就可以扭转了。
连宝玉这个对二尤最有礼的人,其实内心对她们真正的评价仍然是轻视的,这一方面显示宝玉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是那么简单,一方面也更证明了品行确实最为重要,一个女性不是年轻貌美就好。所以说,一个人、尤其是女性,实在要懂得保护自己,而建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尤三姐的死,让柳湘莲顿悟到尤三姐的贞洁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其实和真正的大家优秀一样美好,可惜却被埋没了一生,还落得这样惨烈的下场,于是让柳湘莲彻底解脱而出家,为这个壮烈的大悲剧添加了一丝豁达的气息。
然而归根究柢,「自刎」而死绝对是一种悲剧,而遭遇到巨大冲击所导致的「出家」,也不能成为常态。这两种解脱的方式,很可能是曹雪芹要我们好好思考,平时做任何事是不是要考虑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