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觉健全发展的两大条件:
1、温柔、平静且耐心对待孩子
2、建立正确的生活节奏
与孩子的日常以“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
以“慢慢走”代替“不要跑”。
以“离开那里”代替“不要靠近”。
“正面暗示”做什么都顺利
“不要打翻”让孩子联想到“会打翻”
告诉孩子“轻轻地”,他就能小心行动
正面、直接地表明要求:“保持安静”、“慢慢走”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这样问,教出创意十足、独立思考的好孩子。
问小孩“为什么”,只是生气骂人的惯用语
“为什么做这种事!”
“为什么连这种小事也做不到?”
爸妈教养孩子时经常会说“为什么”。我也常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几乎变成口头禅了。各位爸爸妈妈也是吗?你会在什么状况下说这句话呢?我常在下面的情境中,脱口说出“为什么”。 逼问“为什么”只会让孩子学到找藉口搪塞。但是问孩子“该怎么做”,则是引导孩子采取行动的创意开关!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袜子没穿好、和其他孩子抢玩具时,这句话都能派上用场,得到比指责更好的教养结果。
与孩子的日常如果你是一位家长,无奈地抱怨孩子怎么那么好动、蛮横、难以管教,请你先想一想:你孩子的脑袋里究竟有
如果他小小的脑袋里装的都是变形金刚、奥特曼、怪兽、机器……他怎么可能不好动、不蛮横?
许多年前,我们学习雷锋,学习赖宁,学习焦裕禄,在今天的孩子听来像天方夜谭。是的,这些人物不一定多么完美,当时号召学习他们也许还有特殊的政治背景。但至少他们都是好人。学学好人,总不会坏到哪儿去。
诗人惠特曼写道:“一个孩子向前走,他看见什么,他就成为什么。”中国古人也说:“性相近,习相远”,“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远离人群,跟狼生活在一起,若干年后他就会变成“狼”,具有狼的习性,不再是一个人了。
这都说明环境的重要。在什么环境中长大,孩子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应该是人品端正、气质优雅、才华出众的人,至少应该是:人。
然而,今天的孩子似乎并非生活在人间。包围他们的是一个“动物世界”:他们看的动画片是动物,玩的电脑游戏是动物,手里的玩具是动物,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物,看的书也是动物……
我并非说孩子完全不应该接触动物,喜欢动物也是孩子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