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修身之道,看到曾氏曾把自己看作救世主,但善于反思的曾氏最终明白一切要顺其自然,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要学会淡然对待。
曾氏的这种态度转变值得我们学习,那对于作为教育者的我有什么启发呢?
和孩子的地位要平等,不要用以为自己是老师,就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在面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时,也不要以老师的身份经常批评,指责孩子的不足。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自己就如救世主一样,都是对的。
作为老师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说话要注意方式,要顾及孩子的感受。
就如网上一个问题:老师频繁在微信群或家长会上批评孩子,这个老师好不好?
首先作为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肯定时为了孩子好,但是方式呢?是不是不恰当,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了吗?
老师发心也许是好的,但是内心一定要时刻记着,虽然我们是老师,但是也不是孩子的救世主,我们只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所以和孩子交流要用平等的态度,平等的言语,恰当的方式去交流。
想想在我的工作中,有时我也狂妄自大了。
记得这次期中考试之后,五年级孩子的数学都不好。
刚好有位家长拿了一份期中卷子,让我给他孩子打印一份。我想着让所有孩子都做做,这样也能知道孩子们都错哪了。
我的初心是好的,想要帮助孩子找出易错点。
但是呢?我打印出来以后,有的孩子就说老师今天作业已经够多了,他不想写。
接着另一个孩子也说不写,越来越多孩子都不写。
当时我气得火冒三丈,为了你们好,不理解老师的好心。
写,必须写。我说的都是对的,我是在帮你,必须遵守。
现在想来,也是我的救世主之心作祟。
教育中,时刻谨记,平等之心来教育,引导是关键,而不是我是老师,一切都是老师说的正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