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不同学科关于“她”和“他”的理论解释
进化理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概来区分的话,可以说还是经历了3个时期:采集—狩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在不同时期中因为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对男性和女性需求的不同,也就造就了男女思维差异这样的一个现象。
以采集—狩猎时期为例来进行说明:男女分工很明确。简单来说,“采集”和“狩猎”这两种生存方式,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性别分工的体现。具体来说,像采集野果、照顾下一代等这类的活动,大部分是需要女性来完成的,这一块分工是需要极大的耐心的,也是需要处理好很多件细节的小事情的。所以,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社会分工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女性“细心”这样的性格特点。而男性,同期则主要从事具有更大风险的狩猎活动,这类活动不仅需要男性在大尺度空间内快速位移、要对猎物的逃跑方向进行大方向上的猜测,也需要男性具有无畏、探索、冒险的勇气。[1]
相应地,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前面我们提到的“男性喜欢打游戏”这点,之前看到过类似的观点,也可以参考进化理论来解释。在游戏中,其实可以感受到原始社会“狩猎”的感觉。有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一些行为、动作,实现这一目标,最后得到即时的反馈,有种“发现猎物-追逐捕猎-收获猎物”的畅快淋漓的体验,所以能够得到男性们的更多青睐。
将“狩猎”和“打游戏”这么一对比,好像确实能够感受到人类基因遗传的强大,虽然具体操作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底层逻辑却是相通的,一个是实操版本的“狩猎”,一个是完成任务的“冲浪狩猎”,都会在完成目标之后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和收获感。
而对于刚刚提到的女性爱八卦这一点,或许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在男人们出去打猎,而女人们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跟邻居一起采集浆果的时候,可能聚在一起聊聊天就是她们缓解压力的方式吧。
而男人们在外跑了大半天,狩猎活动对体力是巨大的消耗,除了体力劳作使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闲聊”外,也因为他们狩猎时是抱着明确目标导向的,即使男性凑在一起交流,可能更愿意聊的是如何才能合作、在不受伤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捕到猎物,而不是花时间去谈论些“有的没的”的八卦谈资;与其如此,他们可能反而更想吃个好饭、睡个好觉、恢复体力吧。
另外,女性更愿意谈论“八卦”这个点,可能也和女性的“感性思维”有关。女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细节、更喜欢观察周围的人或事,所以在沟通交流的时候也会比较喜欢以这些事实琐碎为基础,就是大家常说的“家长里短” 吧。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也就会逐步成型这样一种观点:女性的直觉能力明显强于男人,女性更能够从对方的表情、动作、语调上的微小变化,猜出正确的含义。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女人因为要承担延续种族的责任,因此她们比男人表现出更多的本能的、情感的、动物的本性和习惯。所以,从我们上述讨论这些现象以及人类历史演化的男女社会分工中,也可以看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能够接受这个观点的:因为曾经的社会分工需要,每个性别在不同劳作中,形成了性别思维的差异。
生物学
人体是由亿万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常染色体如出一辙,是完全一样的。
有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发现,代表女性的X染色体是一个大小完整、明显正常的染色体;而代表男性的Y染色体是一个“小不点”。而且X染色体依旧能够携带生存所必需的基因,因为不管男女,都会遗传到X染色体。所以,有关科学家就给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人类对X染色体的依赖程度,高于其它染色体。虽然Y染色体能够决定我们的性别,但X染色体却能决定我们能否存在。
X染色体健壮而有力,而它的主要角色并不是携带单一个基因。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基因的角度来讲,女人的确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而男人却是一群简单的生物。如果你结识了一个男人,那你已经结识了所有的男人。
据这项研究作者,杜克大学基因学家亨廷顿·韦拉德说:“我们这群可怜的男人只有45条染色体在运作,女人们则有完完整整的46条染色体让她们尽情地展现魅力。”
他们的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男女行为、特征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女人的心理比男人要复杂,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她们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系统的“软件”更复杂,更在于她们有比男人们更复杂的“硬件”物质基础。(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从这个角度看,也能够解释一些男女差异的原因,而这样的原因大家也是普遍认同的。毕竟,“基因决定每个人的密码”这个观点基本上是大家已经达成的普遍共识了。
PART5:“她”和“他”该如何和谐共处?
感情中
夕曦:
理解男女性思维的差异,在对待自己的另一半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背后的情绪价值,坦诚地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对方的不理解。
嘿鱼:
非常同意夕曦说的这点。因为我们能决定和调整的只有自己的看法和言行,我们要从思维差异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对方。
虽然说,“人性”中每个人都有自我防御机制,也就是说当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自动切换到自己的视角,去做主观情绪判断。如果两个人都会这样的话,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逻辑里,开始争吵、指责、宣泄情绪,最后可能就会使局面变得越来越糟糕。
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到这样的思维差异,就可以平常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当遇到问题时,选择双方共同认知里的思维去沟通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尽可能地减少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给对方带来的伤害。
夕曦:
没错。虽然嘿鱼从理论上这么讲是没问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事情时,还是会出现磕磕绊绊的。还是要先从改变自己、然后从理解对方这一个角度去做主动的尝试,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埋怨对方“XXX……”,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能在差异中和你的另一半“和平共生”。
工作中
夕曦:
上述我们也只是交流了一些普遍情况,因人而异,但放到具体的人或事上,这些也并不是绝对的。其实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也并没有那么明显,与其讲性别差异,不如说是个体差异。在工作中,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特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安排相应的任务,当然会事半功倍了。
比如某个同事非常擅长文字处理而不是做数据报表,而你却安排TA协助你做数据分析,岂不是降低了整体成效。
嘿鱼:
其实我觉得在工作中,因为思维差异而存在的合作不畅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因为,我觉得现代职场中,大家在工作时,基本上都会切换一个与日常生活中不太一样的状态,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好多企业在进行工作分工时,还是很具体的,是按照职位分配的,基本上不太会牵涉到性别问题(毕竟,现在大家都呼吁职场中的性别平等嘛)。所以我感觉,大部分城市岗位基本上都会兼顾男性和女性的共性来做工作要求,并不太会刻意制造一些性别冲突,反而会为了提升效率主动去消除一些差异。所以,我也觉得夕曦用的“个体差异”这个词更准确。
夕曦:
有学者这样建议:
“努力掌握双性思维模式,就会有一定的帮助。换言之,男性除了要大胆假设之外,也要在小心求证方面多付出一点心力;至于女性,也要关注一些男性的世界,除了要保持自己的思维的细腻性,也要勇于大开脑洞。” [1]
嘿鱼:
说回来,也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已经熟悉的世界之外,多葆有一些好奇心去学习和了解异性的世界,也了解一些对方的思维模式,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嘛。
敲黑板、划重点:
归根结底,我们前面所分享的思维差异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也都是为了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维度,在面对异性时,能够更好地切换角度去理解对方、去共情。
特别是在我们自己经营家庭生活、感情生活、朋友圈子时,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其实很多负面情绪的产生是由于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差异而造成的,能够明白这些,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疏通各种情绪,实现更高质量的两性沟通,维系更良性的、双赢的关系。
也希望大家都能在不断打破认知壁垒、提升认知层次的基础上,能够更加顺畅地维系好亲密关系。
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用得上的哲学》,徐英瑾,上海三联书店,2021.5;
[2]《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美)格雷著;何兰兰,周建华译,北京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5;
[3] 百度百科:“X染色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