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际密码学专家王小云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国际密码学专家王小云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作者: 8dbc292f6337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3:14 被阅读54次

从小读书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女生数学逻辑不行,只会文字,不要去想在数学,密码学,科技领域有什么大的学术成果,更不要想在国际领域被认可,所有女生都会认为那些离自己太遥远,太高冷,于是从心理上早早放弃了,读自己擅长的专业,赚钱快的专业,进入能即时给自己生活带来反馈的行业。

媒体同周围的人发岀的信号以及谈论的话题也是“阶层固化”“草根逆袭”“八十岁像六十岁一样年轻”一照镜子自己二十岁像四十岁,和朋友同学多年不见第一句就是问在哪发财,这一系列让你感到焦虑的问题。人只要一焦虑,就很难静下心思考问题,人只要一停止思考就会盲从随大流。

但是王小云她成了世界上另个道风景不随大流,一心只拿一支笔,一张纸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演算,在电脑上查资料。

            王小云对数学热爱的始因

她1966年出生在山东诸城农村,家里兄弟姐妹5个,成绩一直都很好。整个中学阶段,她对物理的兴趣最大,只因为高考时物理没发挥好,才把数学定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1983年,我们国家的高考已经全面恢复了,她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在解放初期我们国家那时很重视科学。

1978年那一年,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全民范围内掀起一股热爱科学的热潮。

那一年,屠呦呦和青蒿素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投身科学的年青人越来越多。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指岀

唯有尊重科学和知识,社会才能回归于正常。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王小云后来对数学的兴趣逐渐浓了起来。

因为数学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是技术的源头,而技术是增强生产力的最基本工具。

1987年顺利考上本系研究生,师承潘承洞。这位老先生也是国际数学界有一号的人物,而且他导师的导师是杨武之,也就是杨振宁的父亲。

王小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密码学。

那个年代,国际上的密码学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非对称钥匙加密,马上就会出现了。但中国的密码学是落后的,所有人从事的都是对称钥匙加密系统。王小云真正开始从事非对称钥匙系统的研究,从1996年才开始的。

要知道1996年王小云30岁,在那个时候女性还带着一个1岁大的女儿。大部分女人在这个年纪都不再会做出什么成就了,而王小云最大的学术突破就是在带孩子这个时期做出来的。并且埋头一做就十几年才出来成果。

她大幅提高了5个已经国际通用的哈希(Hash)加密算法的破解效率。

公正的说,王小云在密码学领域是国际顶尖的。

2006年,美国数学学会(AMS)在发表的两篇文章中,一篇详细介绍了王小云的工作对整个Hash函数领域的影响,结论是——她的工作,对MD5这种加密算法是最后一击。MD5就是一种加密算法,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可靠的,但王小云成功找到了破解思路。

第二篇文章悉数了自1世纪以来全世界19位重要的密码学家,其中包括破解了恩尼格玛机的波兰数学家瑞杰斯基(Marian Rejewski)和英国数学家图灵,还有非对称钥匙发送的创始人迪菲和赫尔曼(Whitfield Diffie & Martin Hellman),还有RSA加密法的那3个创始人,王小云是和他们并列在一起的密码学家。

如果比喻一下王小云在密码学的地位,就好比小龙女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位差不多。虽然她不是武功最强的几个人,但绝对是武林里提起来赫赫有名的人士。

虽然国内也有其他很多顶级密码学家,但不能和王小云比

一是她是女性,是在带孩子情况下做出来的学术

二是其他很多专家大都是岀国深造后回来,而王小云是一直在国内深究。

这个信号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杨振宁同王小云

       

          数学的根基就在于沉下心

虽然我第一次听到王小云这个名字时已毕业在社会上虚度了几年光阴,但我还是清晰的记得在中学一次几何考试附加题加了一条辅助线得岀求证,全班就我一个人做对了,那种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语,那一段时间我特爱做数学,几何。但这条路没保持到最后,虽读的电子技术但这门基础学科就从此放弃了,后来的贪玩导致都没学精,现在看见一些公式还是会有些云里雾里。

我讲这件事的目的是想表达虽然人的基因决定了一半的作用,我们大都不是那人中龙凤天生高智商的人,但因为热爱,静下心去思考,去推理,去解晰一些难题时我们都有可能去突破一些我们认为做不到的,这和性别,年龄都无关,数学也不同其他学科要花很多钱去买道具,就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一颗静心又在转动的大脑,所有的难就在于是否能长久保持这颗初心。

            数学对人到底有多重要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就好比解剖老师告诉我们的深层肌肉,人的肌肉有深层同表层,我们看到健身达人那一块块诱人的肱二头股,三头肌就是表层的大块,深层的肌肉是小块但保护着我们的骨骼,练习深层肌肉其实简单只要坚持做重复的小动作,但很多人失去耐心只喜欢变化的大动作,所以导致很多人健身却伤了身。

开始有讲到数学是科学的灵魂。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写了本书《数学之美》在本书里,吴军从他的亲身经历出发,为我们介绍了数学在信息科学领域的种种应用,以及两位著名的数学信息科学大师的数学智慧。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他为我们展示了数学和我们当今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思想背后蕴含的简单之美。

举一个网上小例子数学不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被忽悠

数学在西方的发展已积累了三百多年,我以前也提及过法国的传统文化是数学,他们的服装设计都用上了数学公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各种高铁,大厦平地而起,互联网快速的发展这似乎预示着我们弯车超道了。在这过程很多技术创新引世瞩目值得点赞。

但是吴军老师说我们所做的只是在地基上面搭建模块,仍然只是在边界之内做事,并没有突破工程的边界,如果要开创底层架构就要用到数学逻辑和思维。

在这一层我也有点点发言权,我曾在电子公司做过两年工程师助理,很多工程师只是会用工具(包括软件同硬件)只是不同级别的人运用操作的熟练不同,而过多依赖于软件就少了分析同洞察能力。

我曾问过一个工程师关于博弈论里面一个公式我这种学渣不懂很正常,他说他也不懂。

也许可能很多工程师只是一个会工具的高级技术员吧!很少有人自己改造工具,创新工具。

这几年互联网创业也很常见,各种什么资金盘,拆分盘涌入中国把老百姓的裤兜血洗了个遍,各种商业模式挑动着人人想着一夜暴富,底层创新不行那我们会做岀各种山寨币呀!会复制粘贴呀!

在网上看到一同学讲他刚上大一时,糸院安排刚刚拿到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的大三学长讲怎么学习数学,但他室友举手给学长讲了屠龙术的故事。

也许我们都有一个错觉,我们在学校很多数学很好呀,也拿了很多国际奥数奖,但是这些都用于考试而没用于实用,我们缺少数学家,缺少热爱数学的普罗大众。

说了那么多又要谈回到深层肌肉了,你看其实很多学科本质都是相通的,底层框架不好外面再美再繁华那都是不堪一击,我在想现是数字,智能时代,如果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懂数学逻辑,如果将来真又一场核战争所有文明又被摧毁,没有那些数学公式在脑海里,人们又再一次回到石器时代,对后人零星的讲着神话故事。

我们来到这世上,所有人都会好奇我们从哪来,去哪里,这个终极问题几千年来没有答案,但至少懂了数学会让我们更从容点,懂理科再学文会很快,这应该是很多科学家精通其它学科的原因。

懂了数学可以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它的体积,质量,对于火星还有希望。因为只有公式可以同全世界不分性别,种族对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际密码学专家王小云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v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