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互联网类的产品都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做为切入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3020522/4536e683934495d1.jpg!thumbnail)
最底层的是工具,包括工具和系统。以苹果举例,是ios和itunes;建筑在系统之上的,是内容。以苹果举例,软件层面是大量app应用,包括原生的和开发者制作的;硬件层面是库克非常擅长的供应链管理,也是锤子手机这次砸锅的地方;·最顶层是营销。以苹果举例,是发布会、1984广告、优质的口碑等等;
工具是第一层的。你带着全套工具,跑到西部去淘金。当然你的效率最高,淘到的金,最多。第二步才是内容。有了内容再做营销。
在完整的生态链下,三个环节不是分工的,而是一家独大可以通吃的。光做工具而没有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早晚会被干掉。互联网只有第一第二,赢家通吃。
那么我们看一看应该从哪个层面切入才可以
1.从营销切进去,难。
因为没有资源的创业者很难拥有足够强悍的营销能力去PK巨头。
2.从工具切进去,更难。
因为连内容都没有,鬼知道应该把工具做成什么样子?内容虽然靠工具来产生,可工具同样需要靠内容来优化。西部淘金,绝对是有了一大帮淘金者之后,才有人去卖工具的。
3.所以这个路径在我看来没什么疑问了:做内容。
腾讯和新东方的合作就是这样,这是巨头切入的方法:强强合作。从内容切入,是在线教育这个行业可以预见的爆发机会。从长期来看,这是模式的成功,可内容本身谈不上模式。而且是脏活累活苦活,是别人不愿意干的活。
说远一点,文化创意相关产业,本质上相通。
华谊的远虑也正是如果没有了内容怎么办。所以华谊的布局也是内容:自己生产内容,多渠道跨界使用内容。
苹果也是卖内容的,只是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内容平台而已。从硬件上讲,富士康在做工具和系统,苹果是在生产内容。
初期的内容越扎实、生产内容的能力(产能)越强,平台就越强,你能吸引到的内容也会越强。在这个循环下,怎么卖只是时间问题。
创造需求。
郭敬明的电影为什么大卖?就是因为他创造了那些虚幻的明星式的不真实的生活场景,让粉丝们陶醉,陶醉于他创造的意境,其实是陶醉于自己的幻影。这种对自己梦想中的生活的梦幻式的追逐,这种需求就是郭敬明创造出来的。
在线教育也可以模仿这种形式,创造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改变商业模式。
本文原创于微学伴
微学伴,好用的知识制作与售卖工具。
微学伴是专注于知识付费、教育培训的工具型平台,可一站式满足课程制作、学员管理、付费转化、营销推广、数据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让课程的生产发布、推广分发、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变得更加简单,形成品牌闭环,快速完成用户沉淀,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线教育、付费转化也可以很简单。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机构选择微学伴,店铺月均销售额达10万!用微学伴,与71088家机构一起玩转知识变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3020522/f44277e9ea9919d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