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想法
思考||严格管教还是顺应天性?

思考||严格管教还是顺应天性?

作者: 心香向菩提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1:49 被阅读20次

        育儿至今十多年,曾经对这个问题很困惑。从怀娃开始,看各种育儿书,教育书。近些年来的育儿书籍,多是主张顺应天性,爱与自由,让孩子自主等等,一直深以为然。但是在生活中实践,会遇到许多困惑。什么算顺应天性?如何让孩子自主?怎么把握尺度?看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帖子,总觉得有点儿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的感觉。因为很多事情如果只理解表面,照着执行,或许适得其反。因为作者通过文字所想表达的,和不同的读者所看到所理解的,可能已经相差甚远。有些家长(其实自己也是)拿着某一种理论深信不疑且很是自以为是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子总不妥。

        这么多年,不停的观察,反思,慢慢有所感悟。更觉得孔子的“因材施教”真是博大精深。教育没有固定之规,也没有哪一种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理论终究是一门科学研究出来的,而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通过定义定量分类等等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抽取一部分去深入探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比较单一或者片面而深入的东西。要真正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一定得将其还原到其原本所在的位置,不能尽信之。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人们对它的探究就如同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探究的在某一范围或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的,但都不是“象”这个整体。有些人研究象腿出了一本书,有些人研究象鼻子出了一本书,这些书都具有参考价值,但你要懂得用在恰当的地方,要注意面对着作为整体的大象,千万不能把局部的理论用于整体。

        所以严格管教对?还是顺应天性对?都对,这不过都是在某一个方向上的探究。更科学一点儿的说法,应该是在顺应天性的基础上的合理管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获取自由。但是这还是泛泛而谈。如何把握尺度?每个人对规则和尺度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哪一种尺度是正确的?其实,没有那种尺度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所谓尺度,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在小生命降生的时候,大多父母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孩子幸福就好。为什么后来对孩子越来越严格亦或是放任自流?于是有人劝慰,有人反思,多少家长在纠结中反反复复:想当初想法多么简单,孩子健康快乐就好,现在怎么就这么在乎孩子成绩。要学会放下,给孩子减压。然而心里仍然忐忑,总要学习学好了,才能有立足之地啊。于是乎,在困惑纠结中前行。

        我倒觉得,家长们对孩子的严厉管教,亦或者放任自流的行为根本算不上是违背了最初孩子幸福就好的初衷。恰恰相反,家长们是竭尽全力为这个初衷努力着。只不过在努力的路途中因为遭遇的挫败而感到困惑,不知所措了而已。而出现这种状况源于家长们对于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对于自身价值观等等缺少自觉的或更深入的认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根儿上厘清对幸福,对社会,对价值观的认识。

        1.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心态。我完全赞同。所以,想让孩子幸福,不过是引导孩子有良好的心态。怎样才是孩子良好的心态?奋力进取在乎成绩是良好的心态,还是满不在乎是良好的心态?有人说,孩子想干嘛干嘛,幸福就好,想那么多搞那么累没必要;有人说,只有努力成功了才能幸福,否则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哪来的幸福;又有人说,看看年纪轻轻累的得病的早逝的,慢下脚步陪伴家人才最重要。信息爆炸的时代,说法太多。这些观点之间是矛盾的吗?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矛盾,只不过是对于一个大象,有人说的是腿,有人说的是鼻子,有人说的是耳朵而已。如果想不再困惑,我们就要认清楚真相——这个大象。

        幸福是一种心态,与你所处情景没关系,可以这么理解:你当象鼻子,当象腿或者当象耳朵,都可以感到幸福。要看你自己怎么看待所处的情景,是不是你心甘情愿选择或者接受的。说到这儿,想起心理咨询里的ABC认知理论。差不多一个意思。当你吃不起馒头啃窝头时你或许会感到很不幸,但如果所处时代是大饥荒时代抑或再远些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原始社会,你会觉得有窝头吃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于是,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子,既然追寻的是幸福,而幸福只与心态有关,那培养个良好的心态,让孩子想干嘛干嘛就是了。没有必要那么累了。真的这样吗?不努力学习,连个好工作没有,何谈幸福呢?于是,又矛盾困惑了。

          所以啊,幸福是一种心态没错,但是想要幸福,需要拥有自觉的觉察这种心态的能力。进一步讲,拥有这种心态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对自己对世界有正确的认知和接纳。所以,从小所被教育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真的不是一句高大上的空话,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2.是否要追求好成绩。

        首先,要对“好成绩”有个定义。可以狭义的定义为学校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把好成绩定义为一个“指标体系”。

        有一种说法,我觉得从某方面讲还是很科学的:  "和成绩差相对应的,是孩子自控力、自律力,甚至时间观念的同步下滑。"我想,这一说法有其一定的普适性意义。但是不能简单点就将其绝对的认定为“学校学习成绩”。一旦绝对化,必定引起一些家长的焦虑。逼着孩子必须考出好成绩。可是学校成绩必然会排出个一二三,必然有倒数的,那可就焦虑了。但是“学校学习成绩”可以作为考察了解孩子的一个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是自控力的问题?学习兴趣的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如果孩子天生喜欢艺术,练起唱歌来不知疲倦,那么纵然数学课怎么也集中不起注意力,也真是无关紧要的事儿。如果孩子明显表现出喜欢那种平淡的生活,和孩子沟通,也能看出她很清楚自己所想要的,并且知道将为之所付出的。那不要打扰她的幸福。可是,如果孩子无论干什么都是成绩不好,还怨天尤人,自以为付出一点就要有很高的汇报,心比天高行动又没有。那就要注意这种成绩差背后的的原因了。这样子再顺其天性不会有什么幸福。

          所以,好成绩要追求。追求好成绩的过程其实就是磨练心性,培养毅力,锻炼思维,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但是,不能让成绩所绑架,一切围绕成绩为了成绩。

        是否追求成绩,追求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追求,也就是价值观人生观。和孩子探讨,让孩子慢慢思考明白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然就懂得去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特质,去追求什么样的成绩,去追求哪方面的成绩。

          3.是否顺应天性,让孩子真正为自己而活。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认同自己,清楚自己的特质,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如何与社会共处并获得幸福,那我是高度认可这种说法的。如果简单的把这句话理解为孩子想干嘛干嘛,只为了自己不必为他人而活,我是真心的不赞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是一句大话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4.是否给孩子压力。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稍稍有些“压迫感”。什么是压迫感?就是你要让孩子觉得,过上好生活,没那么容易。如果你不努力,不上进,可能会带来一生卑微。压迫感不能太大,要给孩子自信,培养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没有压迫感也不行。记得看过一份材料,在心理学不断发展,人们对孩子心里认知不断清晰的西方国家,得到完全遵重并在顺境中长大成人的孩子中有很多心理出了问题最终抑郁自杀(大概这么回事儿,记的不那么清楚了)。所以啊,人生一世,真的是平衡的。应受的苦终将要受。

          想来想去,之所以在一个圈里打转,不过是因为没有跳出这个圈。跳出这个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而跳出来,便是大道。而大道,就是付出,就是与人为善。不过,看似简单,但怎么算是真正的与人为善,什么是真正的付出,不是简单的纵容包庇。

          修养,听从内心的召唤。

        本想写清楚一件事。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写清楚。

        真的需要学习。各方面的学习。欠缺太多。

    思考||严格管教还是顺应天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严格管教还是顺应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gt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