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劳贤惠
乡村的一栋楼房里,饭厅和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十字绣画卷,画卷里的朵朵凌寒盛开的梅花栩栩如生,而那旭日东升的锦绣山河图案气势磅礴……这画卷凝聚着生活气息,彰显女主人心灵手巧、勤劳贤惠。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小梅,普通家庭的妇女,她喜欢十字绣,喜欢绣梅花。

小梅已四十岁了,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短发,国字脸,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瘦弱的身躯只有八十多斤。她学历不高,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养育着三个孩子!大女儿读中专,小女儿和儿子读小学。自患上帕金森病的她,自2011年以来,她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做简单的家务活,唯靠其夫一人打工养活一家五口人。
虽然小梅文化不高,但她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从不计较得失,爱帮助左邻右里,没有跟村里人红过脸。她二十多岁嫁给英俊的丈夫。结婚当天,其夫的房亲对其夫说:“你老婆配不起你!”其夫听了,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婚后,她夫妻两人一起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直到第三个孩子出世后,她才留在家里照顾三个孩子,管理家里的田地果树,种菜养鸡养鸭……勤劳能干的她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时就做十字绣。她常帮助隔壁上了年纪的聋哑夫妇,送给他们青菜水果,她外出街时顺便帮他们买生活用品。村里的老人都喜欢亲近她。
节假日,小梅的亲朋好友都喜欢带上孩子来她家里做客。城镇的孩子爱亲近乡下田园大自然 她家成了亲朋好友的“度假民宿”。他们在小梅家一起种菜、烧烤、在河边摸螺,摘荔枝、龙眼、桔子……一年四季,老老少少的亲人朋友都是她家的常客。
患病的她自律自强,简单过好不简单的日子。2012年初,她生完第三个孩子后,自知帕金森病情越来越严重。她为了不让娘家人担心,悄悄地上网了解这种病的具体情况。从网上相关的医学信息,她十分清楚自己身体患病情况,这不是普通医院的医生能看的病,属于脑神经系统复杂的问题。

(二)病情加重
“久病成医!”这句话应验在小梅身上。她通过网上咨询医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和根据医生的建议,独自网购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甚至买了关于帕金森病的书籍进行研究,她对自己的病况了如指掌。几年来,她靠吃药控制病情,她越来越苍老与消瘦,虽然她没有活成她想要的生活,但是她从来没有病的痛苦折磨而自暴自弃。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悉心照顾好孩子。每天准时为孩子备好三餐,晚上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后,爱自娱自乐,拿起麦克风K歌几首。唱歌是她的强项,其夫为了让她开心,专门买回一套唱K音响,让她每晚都一展歌喉。她唱歌的确动听,唱功许多人都不如她。
命运多舛的小梅,面对病魔缠身,她有着梅花的气节!2015年,三十多岁的她病得越来越严重,全靠吃药控制,药效过了,她完全不能行走。其实她在二十多岁已出现这迹象——手脚开始轻微的颤抖,只是当时没有在意!有一次,小梅开摩托车载着两个生病的孩子去隔壁村的卫生站看病了。在回来的途中,可能是她忘记吃药还是病情严重药失效了,开着摩托车的手颤抖乏力,整个身体也不停地抖。幸亏她机智,及时放慢速度,使劲拽着车,摩托车缓缓倒在公路旁边,两个孩子见势不妙也醒目地从摩托车落地那一刻离开尾座。当时,坚强的她不停地抖,小梅强打起笑容,说:“你们没事吧,妈妈……”两个懂事的孩子一次次使劲帮忙扶起摩托车,可沉重的车子纹丝不动地躺着,三个人怎么也无法把车子扶起来。顿时,阴沉的天下起了雨。雨无情地淋着她母子三人,孩子本来就不舒服,被雨淋着就直哭起来……她不得不打电话给丈夫。从那一天,家人才知道小梅的病严重。每天晚上,她全身的神经系统抖得无法入睡,靠吃药勉强入睡,凌晨五点多便醒来,全身抖得连下楼梯的力气都没有,唯有吃药。然而这种药物吃多了,对身体的副作用有影响,使她面无表情,瘦弱苍老!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建议做手术。如果继续靠吃药暂时控制身体的不停地颤抖,只会让她的病情严重。为她有效治疗病情,为她的健康着想,必须到正规的脑科医院让专家治疗。乐观的她也通过网络求医咨询了广州某脑科医院的医生。小梅长期跟脑科的医生保持联系沟通,必要时到医院会诊。经过近两年的会诊和药物治疗,脑神经专家的医生建议她适合做微创的人工智能植入大脑手术来控制神经系统。帕金森这种病一般在老年人患的病症,而她发病却早在三十岁前,经过医院检查,她属于隐性的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这种发生几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然而偏偏却让她遇上,医生告诉她的病情已发展到第三期了,是植入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恐怕是一辈子的遗憾!
(三)筹手术费
家人想方设法筹备手术费用。她与亲人商量:手术做还是不做呢?其实,亲人都相信医生相信医学,多想她早日康复。愁的是那昂贵的手术费问题,亲人都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平时靠领低保的她一家子的生活拮据可想而知。一直以来,亲人常接济她、帮助她。三十多万的手术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多年来,小梅一直求医吃药,花费不少,根本没有积蓄。为了治疗她的病,亲人无论如何都全力支持她。
经朋友的指点,小梅的亲人找到水滴筹机构,让爱心人士核实她的情况,发起了爱心筹款。一个月的善筹虽只有一万多块钱,但已感恩社会各界的人士朋友的支持。剩下的手术费,其亲人再向医院申请贫困家庭减免。脑科医院经调查,同意减少她三万元的手术费用,余下的只得由亲人一起拼凑够。同时,其夫村里的人也主动捐款,好不容易筹够三十万块钱,于去年三月份,她终于可以做植入手术了。

(四)术后乐观
手术后,小梅独自照顾自己。手术当天,她从早上九点进入手术室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才出来,医生在她头上折腾了整整八个小时。那天春雨绵绵,下个不停,家里的亲人一直担心手术有意外,煎熬中记不得打了多少个电话给其夫,不厌其烦地问:“手术完了没?人出来了吗?”术后一个星期都是其夫陪护,可他要挣钱养家,也是疫情的原因,她还没有出院,其夫就要回从化上班了。苦命的她术后第八天,在医院里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乐观的她听从医生的话,积极治疗,跟医院的医生成了好友,按医生的指导买了许多励志的书籍,有时间就认真读书。术后半个月,坚强的她独自办理出院手续,拿着一大包行李自己从广州坐地铁回来从化。回家的第二天,她忙碌着家里的活儿,忘记自己还是病人呀。她术后一个半月回医院复诊,由于她乐观,术后不吃药,病情有所好转。
小梅手术后,她的病情得到控制,减少了疾病带给她的折磨。她加入了帕金森病的病友群,用笨拙的笔写自己真实的故事鼓励同病相怜的病友。术后的她一心一意照顾好孩子,做好家里家外的琐事,闲时,她爱上读书写文,写出几篇关于帕金森病的文章,并发表在全国的帕金森病友的公众号上,激励患帕金森病的患者积极乐观地相信医生,相信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为病友树立正能量的榜样!让患病的家庭充满希望,看到曙光!

坚强的小梅憧憬着春天的美好!春天为她骄傲——她一直努力着踏上春色!春阳为她自豪——她一直朝着阳光奔跑在路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就是寒冬里傲放的梅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