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壁是北海公园的一处著名景点,它实为大圆镜智宝殿的影壁,是我国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其由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7米,高5米,厚1.2米。除了南北两侧的18条红、黄、蓝、白、紫、青、绿七色彩龙外,在简瓦、陇陲、斗拱下面还雕有众多小龙,共计635条,代表九五至尊之意,为皇权的象征。那龙何时与帝王挂上钩的呢?
龙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从目前出土的文物看,它最早出现在8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有专家认为其形状脱胎于扬子鳄,有足带爪,我也认同这一观点。在河南濮阳参观“中华第一龙”时,我就觉得用贝壳塑造的龙图案酷似凶恶的鳄鱼。后来龙逐步被神话,加入了一些其它动物元素,变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神物。
龙的地位也渐渐被推崇备至。刘邦斩白蛇起义以及其母亲遇龙后才产下他的传说,使得龙开始与天子的权威相联系,但还没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直至唐朝时,龙纹、龙形才大量出现在皇室服章之上。明清时期更是对龙形有了严格的界定,比如“三爪为蛟,四爪为蟒,五爪为龙”之说,只有天子才配享五爪龙的最高礼遇。
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的龙自然是“五指”,且栩栩如生,像老鹰的爪子一般苍劲有力,似乎随时能探出壁外抓取猎物。我驻足于照壁前,仔细地端详着这些形态各异的瓷龙,它们有的腾空而起要遨游天宇,有的俯冲而下将驰骋大地,居中的一条则盘为一团,恍若打坐的高僧,正傲视人间烟火,犹如天神下凡似的。
“奶奶,快看,天上也有一条龙!”旁边的一个小男孩手指着天空对老人说道,我赶紧抬起头来观望,果然见淡云密布的空中赫然闪出一道窄窄的蓝天,曲曲折折好像游动的长龙,正好挂在九龙壁的上方。没想到老太太竟然扑通一声跪下,对着龙壁便磕起头来,嘴里还念念有词,虽听不真切,但我猜想是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小孙子有出息之类的吉祥话。
我的眼前便晃动起古代祭祀的场景,穿袍带巾的巫师煞有介事地装神弄鬼,众人虔诚地向悬挂的飞龙叩首。如果他们晓得神圣的天龙不过是从鳄鱼演变来的,不知会做何感想,还会诚惶诚恐地顶礼膜拜吗?刘邦之所以把自己说成母亲遇龙而生,只是在炫耀他不类常人,是天之骄子、人中蛟龙而已。许多史学家对此不屑一顾,可仍有许多人深信不疑。
正如九龙壁上空出现的云龙,仅是机缘巧合的一种天象,可奉为天降祥瑞,也可以淡然一笑。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老人有多可笑,毕竟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可心里还是有种隐隐的担忧,目睹奶奶怪异举动的孩子会不会也被感染,幼小的心灵即对异象产生迷信念头呢?谣言止于智者,智慧终结愚行,但愿小男孩能用见多识广的睿智击败所有的蒙昧。
2024.9.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