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不过是生命的幸福。而当我们在某一刻,获得了这种幸福,就要去追溯它的源头,追问出到底这幸福来自于什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下去,那么我们就能时刻身处生命的美好之中了。
遇见矣白:大山里的孩子
在云南丘北县,一座2000多米海拔的大山之上,有一所矣白小学。这里的人们以种植玉米,辣椒,万寿菊为生。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
矣白小学的孩子都来自周边的村寨,距离学校都要走很远的山路,有的孩子甚至要翻越过一两座山,走路两个多小时。周一早上,孩子们从自己的寨子步行到学校上学,周五下午,再从学校步行返回。小到幼儿班,大到六年级,没有父母接送,无论刮风下雨,周周如此。
看红旗升起公益缘起:仁爱之心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分小组去学校品学兼优的孩子家中走访。一路走,一路和带队的“二姨”聊天。才知道,起先是“二姨”的老大——做康养地产的冯总发心帮助山里的孩子,在政府的支持下,和矣白小学取得了联系。冯总团队还带着品学兼优的矣白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北京,登长城、看天安门,走科技馆、博物馆……帮孩子们见世界,立大志。后来,吕老师带领“爱心同学汇”给予了更加强大的助学力量保障,公益助学活动的志愿者一棒接着一棒,源源不断地给予孩子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力量的支持。
这些日子,我也在思考,作为大人,我们要生长成什么样子,人生之路要带孩子走到哪里去?作为师长,我们是有为孩子“解惑”的责任的。当有一天孩子问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我们总不能回答说,对不起孩子,爸爸妈妈也还没有搞清楚啊。我想,在这次公益助学活动中,孩子们就有了为人的榜样。那就是要去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像冯总、吕老师、宛月、二姨、三姨他们这样的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的人,会去承担起改变世界的责任,让世界你的存在变得更美好。因为这样活着才幸福。
对教育的启发:养孩子的仁爱之根
回到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幸福。作为父母的这一代人,我们在学校里只学到了怎样考试,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经营好一个幸福的人生。考试只要能过关就好了,你考完试就好像没什么事情可做,就要去娱乐一下,然后把时间给填满,蹉跎光阴。因为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人生的经营往往就变成追求欲望享受了。
幸福人生的起点是什么,一个人该如何经营人生?我想就是从养根开始。
我们的小孩子要养它的根。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植物,学习成绩和表现只是外在的花朵,它的根就是善,就是一颗爱人的心。矣白小学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却养出了一颗爱人之心。
体验画故宫书签“我想做一名医生。因为家里人生病了我就都可以帮他们医治了” “我最喜欢我的妈妈(亲生母亲生病去世了),她对我可好了”(王丽)“我要去香港澳门。因为那里经济发达,我可以赚钱养活爷爷,我的家人”(赵敏敏)“我最崇拜的人,是我的父亲。爸爸很爱我。”(赵宏亮)……矣白的孩子们用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教给我们,什么是爱人。一颗仁爱之心的起点,就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们开始。人天生就要与自己的欲望作战,矣白小学的孩子们给我们最珍贵的一课,就是放下自私自利的发心,放下贪图享受的念头,去从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开始,去养善根,去爱他人。
这太重要了。《论语》里说,孝,人之本也。孝是做人的根本,实际上换句话说,意思就是你要爱别人。尤其是从爱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开始。这是做人的规律和准则。我们爱父母的心,推及到天下的老人,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来孩子们走向社会,在工作的时候,对待领导的一颗心,也是源自于对父母的敬意。在家中兄友弟恭,对兄弟姐妹的心推及开来,就是对朋友的义。
我想,这种根基的培养,要远远比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只求心安的盲目补课来的重要。
结语:亲子共修仁爱之心
“仁”这个字,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的意思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能够想到他人。处处都有仁慈之心,这样你做的事业,做的工作,就会是给别人带来幸福的。
我们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同时也在为孩子种下善的种子,爱的种子。“仁者爱人”,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推己及人,时时处处都有一颗仁慈爱人的心。我想这就是助学活动的意义。活动由大人发起,发心是对孩子的爱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活动中,孩子也用他天性中的善,对父母师长金子一般纯净的心影响着大人。大人和孩子,彼此都因为爱更有力量。我们所有人汇成一股爱的洪流,形成了一种爱出爱返的能量场,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人生是一场修炼,当我们回归到日常生活,这份幸福感是否还能继续,全在于我们是否能守住这一份仁爱之心。感谢所有的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