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大单元教学”的一处文字是“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中“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外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其实在平时教学中,自己对单元教学落实的也不够好。
按百度百科解释,“单元教学法(unit teaching method),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其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符号的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
“其教学过程一般为:(1)预备阶段。选择学习单元,确定教学目标。(2)开始阶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学习意义,介绍单元内容,指出学习目标和预期的结果,指导学习方法。(3)实行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如阅读资料、绘制图表、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实习制作等。(4)总结阶段。由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总结和复习,如个人书面总结、小组讨论、作品展览、汇报演出等,并进行考核和检查。”
按照这样的解释,自己在实行阶段、总结阶段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够丰富多样。
网上关于“大单元教学”的解释非常少。房涛院长有一个关于“大单元设计”的解释:“‘大单元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分解课标,驾驭教材,读懂学情的基础上,以大主题、大任务、大概念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专题、话题),确定目标、达成评价、真实情境、任务活动、结果反馈、作业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
重新审视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如下。
一、前后勾连
“单元教学法”是为了打破零碎知识的教学。“大单元教学”,更应该注意稍后知识的勾连,“加强知识间的内外关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提示关于朗读的语文要素的表述是“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二单元单元提示关于朗读的语文要素的表述是“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这两个单元都提到“朗读”。第一单元倾向于朗读外部的语音技能方面的训练,重音、停连、语气等。如《春》第五自然段,可以通过设计朗读时的停连,读出段落间层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二单元的朗读,更倾向于训练内部心理技能。如《秋天的怀念》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细节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补写母亲语言背后没有表明的内心语言,体会母亲克制隐忍的爱与痛,读出文字表达的情感。真正理解了文字的情感,就深入理解了文章。这里的朗读训练,更注重通过理解感情,把握感情,读出感情,更能体现以读促讲。这里的感情,一定要能够以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泛泛地说“读出感情”,需要通过品析,用语言明确表达。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有点像米老师说的新课标的转变中的“由语言运用到言语思维的转变”。“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怕儿子发脾气,不敢劝阻,生怕儿子发更大的脾气,更深地伤害自己。不能劝阻,怕儿子把这些憋在心里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不能留不能走,只能默默担心,默默流泪,默默地揪心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而“我”后来能够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想起来,又是怎样的懊悔。能够表达出这样的情感理解,就能够读出文句的情感。这里的朗读训练,更倾向于情感理解。这里通过理解情感设计朗读,加深对文中细节的理解。这样螺旋上升的朗读训练,也可以为后面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抒情方式做铺垫。这样前后勾连,语文学习就可以避免零碎的知识学习,使得知识间有了联系。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一书中提出基于课程标准与学情,制定学习目标。感觉我们的语文课本单元提示中的语文要素,为我们制定学习目标提供了明确的内容。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第6条:“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第四学段【阅读与欣赏】第1条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七上第一单元单元提示:“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培养语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目标,在七上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可以表现为设计朗读(重音、停连),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圈画精彩语句,说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中,关于“续写学习目标”,讲解得非常具体:如选择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注意学习目标不同的不同思维层次等。
三、分解“单元”
一个单元学习目标不止一个内容。如结合课程标准,单元提示,把七上第一单元学习目标内容可以确定为三个方面:朗读(重音、停连),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揣摩品味语言。每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小“学习单元”。一朗读训练:选择文段,设计重音、停连,读出景物特点,读出文段层次。二想象画面:结合文段,通过“看到……”“听到……”“闻到……”“触到……”,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内容。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三揣摩品味语言:画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它们写出事物怎样的情态,体会其表达效果,说说它们写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小的学习单元,需要由低到高设计学习任务。
感觉大单元教学的“单元”,可以是一个“学习点”,不一定是课本上的自然单元。把一个个有关联的学习点连结起来,就构成“大单元教学”。如九年级的议论性文章,可以按议论文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依次学习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证语言。这里的每一个学习点都可以是一个小的学习“单元”,这些学习“单元”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大单元”学习。并且这里的学习顺序不太适宜打乱。
四、转化任务
感觉自己以前是把学习目标作为学习内容,虽然会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但并没有把学习目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
新课标强调“情境”,提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说实在的,看了这些表述,自己还是不明白怎么关注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看了《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才知道,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成为“助学者”。像学习诗歌,设计“编辑一个诗歌单元”的学习主任务。分设六个子任务,逐步达成“编辑一个诗歌单元”的主任务。由学习目标到学习任务的转化,确确实实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是新课标提倡的“做中学”。这是需要好好学习的。
五、注意整合
课文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比较有限,要完成学习目标,内容不太充裕,可以适当整合。如九年级议论性文章,如果要学习“论点”的特点,九上第二单元的四篇文章中,只有《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的论点特点比较明显,可以把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整合过来,补充《谈骨气》,《万不可放弃的是努力》。这样,画出表达观点的句子,辨析出中心论点,分析总结其共同点。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要素一定不止这些,如评价量规指导调节着学习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