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9341/673f62edfcbff349.png)
(开始时间7点44分写作。)
走在时间边上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能计量越来越精确的时间单位,比如“飞秒”。对于尖端科技而言,我们就能更精确地控制和干预,从而有各种高科技的成果。
《慢》是米兰曼德拉的一部作品,人被在被时间的观念给定住了,太多匆忙。却不肯慢下来。心里有太多追逐,忘记时间中可以慢慢享受人生,永远追着时间走。比如此刻高考的第一个人,心有所念,为了高考有分数,必须抓紧时间写好一篇作文,如果在考场上享受人生,那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但是,为了高考我们已经紧张了高中三年,还有初中三年,三年又三年。有太多的人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放弃了时间去悠闲、去娱乐,去看自己想看的景,去学自己想学的特长,甚至是牺牲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每天除了在学校的三点一线,放学就是各种补习、自习。
为了更高的梦想放弃了许多,但是能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怕的是,如果不能在目标和人生中做出平衡,在往后的每一次抉择中,都在远方视为诗和梦想,把身旁视为平庸和浪费,那么,人生可能向那一则有名的公益广告片所演绎的,一个年轻的父亲正在喂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可以工作来了,他打开了电脑,下一勺想喂宝宝时,对面已变成了十七八岁的小伙时。一个年轻的儿子正在陪他刚退休的爸爸下象棋,接了一个领导的电话,点头哈腰地解释了一番,消了领导的怒火,又赶紧给下属打电话安排工作该如何如何做,刚挂电话,准备落子子,手机又响了,又接又打。终于打完了电话,把手机装进了口袋。拿起一个棋了准备下子时,抬头却发现,父亲已满头白发、老态龙钟。
为了工作、学习,我们牺牲了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是,现在的人还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有高质量的陪伴。以前家人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以前朋友们在一起聚会时,一起分享开心快乐,现在即一人一个手机。为什么呢?因为大数据分析,很多视频软件之类的比用户自己还要了解自己,用户喜欢什么,手机就推送什么。把人牢牢地挷在手机上。大把大把的时间被这个软件消遣了。
如果说为了理想,努力会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也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但是为了刷短视频而浪费的时间,就真正成为时间的仆人了。
时间是不可捉摸的,时间是流动不居的,在时间的流里,每个人都要记住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妥善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8点21分,写完。
写作前我列的四个小标题是:
时间非财富,不是个人能拥有和把握的。时间非皮鞭,不是个人能逃避和绕开的。时间是刻刀,一切事物都跟着时间变迁。时间是良药,一切心痛都在时间中治疗。
写到一半,发现成为时间的仆人可以指的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刷小视频,让我们成了时间的仆人。原来的标题只能废弃不用了。
我的大标题也不好用了,显得文不对题,看来限时作文实在是很难啊。
现在让我抛开时间的限制,我不能修改的焦虑,来花大把的时间随意地讨论时间。
宇宙,就是古往今来,上下虚空。也就是时空。时间和空间存在了我们的基本的宇宙观,我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再发生一点点事件,那就是历史了。
时间是一种坐标,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参数。
据现在最新的某些研究成果,(不一定被大众所认可),时间只是一种尺度,本身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实在。
我们说的年、月、日、时。其中的年,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圈,或者太阳光从直射(南)北回归线至下一次直射的间隔。日,就是太阳东升西落又东升的一个轮回,或者叫作地球自转一圈。日和年都是从太阳和球的距离关系来界定的时间,是阳历的一部分。
月,是月亮从圆至缺再到圆的一个轮回。严格的月是属于阴历的。月和日的匹配上并不是那么同步,因此,中国的阴历讲究的十九年七闰,也就是十九年里有七年要加一个月,是十三个月。
不过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历的混合。农历是了服务农时的,气温主要是靠太阳而不是月亮,按月亮又算不出每年应该在什么时间春耕秋收冬藏,于是农历有了节气,节气是根据太阳算出来的,所以符合阳历,比如夏至是太阳至高的一天,冬至是太阳最低的一天,春分、秋分是平分夏至、冬至间的日子而得出来的,春分秋分也是昼夜等长的一天,也就是日升日落之差刚好十二个小时,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以太阳来计算日子的。所以同一个节气在不同的阳历年份,相差不会有一两天。
总之吧,年、月、日,本质就都是转圈。地球自己转一圈就是日,月亮圆一回就是月,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年。所以中国人讲岁月、日子即有向前一天一天过的意思,也有轮回的意思。轮回的思想太容易产生了。
太阳东升西落是轮回、月亮阴晴圆缺是轮回、四季春夏秋冬是轮回。所以中国人不仅相信人是世世轮回的,甚至相信朝代更替也是轮回的,比如“五百年必要王者兴”、比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还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一个以火为德的王朝必定被一个以水为德的王朝之类,都是相信一切会回到最开始的状态。
在传统的观念里,秦始皇以来,中国的封建王朝就没有进步,几千年来都原地踏步,除了中-央-集权越来越严重。
时间在大尺度上是轮回,在小尺度上就是分割了。
时是把每日分成24份,分、秒分别是把时、分分成60等分。当尺度不断被分割时,原来的基础成了被计量之物,原来的附庸成了基础的单位。比如人们现在测得一天为23小时多一点点,公历第四年要增加一天。那么就是地球公转和自转是有差的,不是百分百契合的。
而且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都不一样,夏至以前太阳每天早起一两分钟,夏至以后分天早一两分钟天黑。
年、月、日不能刚好是整数倍。那么就不是精确的时间,比如农历的年有可能是13个月,公历的年有可能是366天,比正常年份多出一个单位。
为了更精准地计量,人们重新定义了秒,秒不再与太阳、月亮、地球有关,秒和某种“铯”原子的衰变周期有关。
所以科学上用的秒,摆脱了轮回,是有方向的,是永远向前的。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相信了积累,相信了进步,相信了变革。
人们不再相信“几十年如一日”,人们要日新日进,一直向前。
并且有了先进和落后的观念。
任何事情,要都先有理念上的超越,才有事实上的超越。先有设计图纸,才能按图施工。(即便是边设计边施工,在每次施工之前也肯定要先出图纸后施工。)而唐宋元明清,哪一个朝代有关于制度设计要超越前朝的想法?(除了越来越集中外,当然也吸取了一点教训。)
关于时间的表述很多是不合逻辑的。试说一二。
时间和空间一样,不是人类可以增减的。我们谁也不能像网络小说那些开辟一个时空。对于空间我们人类尚且可以移动,从A走到B,从B再回来,或者在平地上建个高楼,把高山打个隧道。人们能合理地规划和利用空间。利用空间的前提是改造,或者圈起来。
我们可以拥有或利用空间。但我们不能利用时间。因为时间本质上是一种刻度。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拥有一栋120平的房子。我们可量一个人一生到底有多长,比如是60年。但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拥有60年的时间。因为我们也不能“支配时间”,比如像支配物品一样,吃掉或扔掉。
有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时间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事物的因果、发展的过程展示为时间。时间并不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相反,时间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植物的生灭的过程展示为时间。日月运行的间隔展示为时间。
日月在时间中,时间也在日月中。
孙燕姿的歌”我拉住时间,他却不理会“。
如果一个世界的规律是固定的,而且世界的因果规律是一定成立的,那么万物方生方死,时间只是一种幻想。比如一棵树从发芽哪一刻起就定要枯萎,那么它实际上已经枯萎。它就像一个故事,故事事实上已经出版,那么它的发芽和枯萎就是”同时“存在的。
现在的科幻小说经常可以预测未来,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如果未来是可以预测的,那么前提是它不可改变,因为如果结果不固定,那么它就不能预测。可是一个已经存在且没办法改变的未来,预测了又有什么作用。不可抗拒的命运,提前知道了还无能为力。
这种”预言成真“的故事从俄底蒲斯开始就有很多,还有支持佛陀弟子集结佛经的国王(名字太长了记不住),预言他们杀父夺权,因此在出生时被父王扔在地上想摔死,但大难不死,终于杀父为王。
可以预言的未来,是不是已经存在的未来?未来和过去一样,都已经存在,那时间岂不是一种虚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