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偏误,讨论“都”使用的句法和语义条件。提出“强制性”概念和“逐指”语义的形式化方法。考察偏误类型,从语际难度、语内发展难度、教学误导等多方面探讨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引言:
一般认为副词“都”的三类,本文讨论范围副词“都”
出现偏误:
本文结合这些偏误,讨论“都”的使用条件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着重讨论2方面:1)语义条件。2)母语干扰、目的语内部因素和教学误导在偏误生成中的作用。
“都”的使用条件
现有语法书解释不够力。
留学生仍容易出现问题。
继续分析语义条件:
吕叔湘的加和关系的并列词组还可以分两小类:加而不合,“都” 以及“加而且合”,不能用“都”
这个概括对“都”的语义条件有启发。
“都”的所谓总括,实际上强调对象的每一个都能跟谓语部分匹配。
王还认为,“都”指事物的每一个,而不是全部。
董为光认为,“都”是对前面的事物进行逐一看待。
因此。含范围副词“都”的不同句式对留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同。
强制性越强,难度越低。强制性越弱,难度越强。
偏误类型及成因
1)“都”的遗漏。
初中级容易遗漏“都”。偏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还没有把这些标志性词语和“都”之间建立起练习。一旦建立联系,错误就少了。
原因二:母语负迁移。日语,汉源词“全部” 在汉语中的意思对应两个,1)一共。2)全、都
2)“都”的错序。
分两小类。1)与主语位置的错序。这些错序与句内因素有关。句式复杂时,学生不易写对。2)与其他状语的位置错序。
单句以状语、话题等开头,出现“都”的主语或小主语。
如果单句不是以状语、话题开头,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错序。
“都”出现在复句的第二分句,且第二分句有主语,也容易出错。
这2情况共同点。“都”前面都有其他体词性成分。这就引发“都”的错序。因为教师、教材会说:“都”在主语后。学生认为体词就是主语,因此就有了错序。
与助动词或其他副词的位置错序。
一般来说:“都”逐指对象都在前面,助动词不能受“都”的逐指,一般放在”都”的后面,
在否定式,“都”可前可后,意思不一样。
其他副词大多出现在“都”后面,少数“也”在“都”前。
与时间状语位置错序。
这与时间状语跟“都”的位置不确定有关。
都曾经,曾经都 2 种都对。
都以前 不对,以前都 对。
这里的曾经、以前,都是时间状语,但语法性质不同。
曾经是副词,可前可后。
以前,是名词,只能在前。
王灿龙的解释不够合理。他认为,以前是时段词,“都”要对这一时段来概括。
但本文认为,以前,是时点词,而非时段词。
原来的解释:与时间副词共现,“都”可前可后。与时间名词共现,“都”只能在后。这个规则已经很明确,不需要王灿龙的解释。
与介词短语位置错序。
“都”有时可放在介词短语后,这样介词结构的所指,也可以成为它所逐指的对象,
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有时前后都可。我们都对他很好。我们对他都很好。
这些情况会增加学习难度。
因此,探索“都”和其他相关副词跟介词短语的位置,是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
都 误加。
学生不明白总括逐指对象应该在前面,看见集体的名词,就认为可以用““都”
都与前天词语混淆、
日本:都 与一共 也 的混淆。汉源词的影响。母语的一个语言点在汉语中分化为两个,最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