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的温情,也足够一辈子回味。
三个人,龙哥、小姐姐和我,在厅堂,喝茶,聊天。绿帘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金鱼吃饱了也开始自在的摆动,巴西龟慢吞吞地爬到阴凉处休憩。午饭后的时光总是悠闲。像是一家人,饭后坐下来吃个水果,说笑一番。客栈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员工忙完客栈的事情,便可自行休息。这一点让我放松,没过多久便像在家里一般自如。轻松包容的环境和宽容温润的人一样,容易让人产生依恋。
一位住客说,走进这家客栈时,看见三个员工坐在茶桌边喝茶,聊天。闲适,放松,没有刻意和敦促,是他想要的感觉。这也是丽江最原本的样子。敞开、轻松、惬意、不做作、不端样,真实且饱含温情,让你片刻投入她的怀抱,大哭,大笑,像是一位恋人,一位朋友。是我们期待的恋人和朋友的样子。所以,我们遇见她,便会毫不犹豫投入她。
我能理解这位住客的逻辑,像我们这样企业旗下运营的客栈,一般来说,一家客栈也是一个商业体,涉及到商业、生意,工作人员应该是训练有素、礼貌有加、兢兢业业的状态,即便事情做完也不能有一丝的怠慢,而且员工之间应该是合作且竞争的关系。这样的职业素养,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如果放在丽江的一间普通客栈,想来是有些格格不入,也平添了些许疏离感。
他一眼就识出了客栈的特质,一股浓浓的情怀,一份家的温情。店长是个90后大男孩,来丽江三年,用他的话来说他是丽江第三代或第四代客栈掌门人。这些都跟他的经营理念无不相关。来丽江之前,他在上海工作,在销售行业历练多年,想必是非常熟悉销售行业业绩挂钩的竞争式的工作方式。离开上海,来丽江一年后,他便接管了这家客栈店长的位置,是学习能力强,十分具备经商头脑的人。这样的人,骨子里却有着十足的温情。或许是对丽江怀有特殊的情愫,他像经营一个家一般经营这家客栈,把客栈当作在丽江的家,把员工当作家人对待,为住客提供家一般的服务。
由于和他一起上晚班的关系,不经意间也听他说了些客栈经营方面的事情。他说,客栈的员工是有底薪的,有了底薪就能弱化竞争,保障生活。很多客栈只有提成,同一客栈抢客事件常有。他了解每位员工的情况,困难时期,提成方面也是尽量多给些他们。大家同在异乡,希望都能把客栈当成在这里的家一样对待,也能从客栈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很多方面,他也身体力行,长期上晚班,承担辛苦的事情,积极保持大家关系的协调。是一个大度、宽容且温暖的领导者。
客栈的工作氛围也因此十分欢快。大家把这里当成家,对待工作也不怠惰,虽然各自有分工,忙碌起来也是互相帮忙,从不计较。工作时,互相开些玩笑,挤兑挤兑。闲下来,喝茶,唠嗑。是客栈的日常氛围。有一段时间,客栈的厨房阿姨辞职,暂时招不到合适的人。小姐姐打理客房之余兼厨房事务,龙哥在接待游客之余也多花时间在客房上,店长各种方式招聘。大家一起度过了这劳累的一段时期。这就是客栈,像家一样。
很多客人都也有一样的感受。从福州过来的小姐姐,在白沙古镇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丽江,入住这里,买了牛肉干,傍晚大家坐在一起侃大山。聊至酣畅,顿觉肚子很饿,她便自行到厨房煮面吃。她说这让她觉得很自在。上海的刘姐喜欢这里便住下来,闲来无事还帮忙打扫院子,照顾花花草草,喂金鱼,贴对联。从山东过来的两对情侣,性格非常开朗、直爽,早上吃早餐觉得丽江粑粑好吃,便跑进厨房找小姐姐教她们,一来二去,干脆自己做起来,也不拘泥。上海来的一对老伴,在客栈住了较长一段时间,和我们一同吃午饭,每次买水果也给我们带些。
来客栈短暂的一段时间,开始产生归属感,像龙哥和小姐姐一样把客栈当成家一般对待。一开始不熟悉客栈的业务,需要大家告诉我做什么。现在,已经开始主动去做很多事情,开始思考如何布置客栈,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如何得到更多的好评。看到书房的坐垫、花瓶没有摆正,会精心打理,就好像是自己的院子一样。
走了之后,还是十分怀念那段时光。想着,有了时间,再回去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