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框架性思维,培训老师引出了思维或写作过程中的金字塔原理。这个过程理解起来不是很复杂,经过逻辑训练或写作训练的人都懂,就是一个豆腐块像金字塔一样要有基础衬托塔尖,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1.结论先行。2.以下衬上。3.分类分组。4.呈现逻辑。
在这个大理论背景下,其中有一个很厉害能应用于演讲或写作中套路工具,叫SCQA。
S指现状,或情景。即situation。
C指冲突,我们读各种议论文中时的转折地方,现实和目标不符的地方。即complicaton。
Q指疑问。为什么?即question。
A指回答,或结论。即answer。
当然,这个公式有很多变式,比如:
1.开门见山式—QASC,即先提出方案,再展现现状和冲突。
2.突出忧虑式—CSQA,即先制造冲突,再展现情景和方案。
3.突出信心式—QSCA,即先产生疑问,再说明情景冲突和解决方案。
不管怎么千变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出和制造冲突。也就是我在之前读史而未了解此结构化方法时,所提出不成熟的见解:立论的成立,要靠良好的论据支持,而论据的成功,又要靠完美的假设,假设的核心,要将双方利益捆绑或以势对其威胁。
很神奇的是,在司马光笔下的资治通鉴中,说客的方法都不约而同采用了此种形式。
比如刚刚写完的《触龙说赵太后》核心段: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此论就是突出忧虑式,让老太太对小儿子的未来产生焦虑,分解如下:
冲突C:位尊无功,白享权势的贵族势力地位在诸侯国中并不能很好的长期持久。
现状S:长安君就是封地多,掌重器,且对赵无功。
提问Q:您走后怎么让儿子长安君更好过点?
解决方案A:去齐国做质子为自己建立功勋。
自我感觉,说明至少以司马迁或司马光为代表的古代文人,一直秉承的一种议论文书技巧,也是将冲突作为核心。
古代文人辩论或书写技巧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自先秦以来,百家学说大多以议论文为载体,通过驳斥其他学说来证明自己流派的独到之处,七种古文体便有三种为议论文形态,即表、说、辩。而传说中鬼谷子的纵横捭阖,心理揣摩之谋,更是让一些游说,辩论,文章呈现冲突感,神秘性。
所以,类似于SCQA这种套路写作法,我们在惊讶,并感到如获至宝的同时,应该想到这种套路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只不过是没有一种完整的或是程序化包装的东西进行支撑。
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多读书,多总结,不仅扩展思路了明世间道理,还会在我们拆解一篇好的文章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熟悉各种文风的写作套路。
当然,写作时的套路是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在下笔前要有经过辩证思考后的观点和自我提炼后独特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