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写给作业一点都不安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的,简简单单的作业至少要写1个小时,注意力太不集中了,简直能把人气死。”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差生的共同特点。
1.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但由于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
朋友到达他家后找不着牛顿,又因急于上班,就独自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了盒子里,然后就走了。
牛顿做完实验已是傍晚,于是他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其实,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凡、成绩一般。但是凭着对学习极强的专注力,成就了非凡的一生。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专注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目前有80%的孩子在专注力集中方面存在问题。
注意力缺陷会导致孩子人际关系差、自理自立能力差、信心不足等生活上的困扰,同时孩子在学习上也会虎头蛇尾、效率低下。
2.以下几点都是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原因,你是否也这样做过:
▶ 家长性子急
比如孩子在组装一件玩具时,家长总是觉得孩子靠自己无法完成,就直接夺过来帮孩子完成。
这样做孩子的思路会被家长打断,同时对于正在做的这件事孩子也会失去兴趣,于是就会去玩别的玩具或做别的事情。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变得急躁不安、不冷静、专注力差。
▶ 家长过度干预
孩子在一边玩的好好的,家长非要凑过去嘘寒问暖,“渴不渴”、“你在干吗呢?”等等。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无形中也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 放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玩多了,会降低孩子对其他活动或者事物的兴趣,加上缺乏正确的约束和引导,导致孩子玩电子游戏很专注,做其他事情却如坐针毡。
▶ 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有研究表明:“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
家长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样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专注。
3.家长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也不必过于着急,专注力是一种习惯,2岁开始是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分享过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做事、学习总是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欠骂!》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除此之外,家长平常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也是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的。
▶ 托物走路
给孩子一个塑料托盘,在上面放上几颗大枣或是几个苹果,让孩子从房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转过身子再走回来。
【讲解】由于孩子还小,平衡能力还不是太好,在托物走的时候很难做到控制好手中的大枣或苹果。
所以这个游戏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平衡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眼手协调和身体姿势的协调,为孩子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 轨道开车
让孩子试着推着小车在地上沿某条轨迹走。比如,让孩子推小车沿篮球场的白线走。
【讲解】孩子推小车在线上走,需要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专注。
同时生活中你还可以这样做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用生动的语言或动作给孩子讲故事;
和孩子玩折纸游戏;
让孩子帮助您收拾小东西。
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