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有个小孩1岁半,长得乖巧可爱,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几乎全小区的人都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为只要在外面玩,就一直听他妈妈叫他,“乐乐!”“乐乐!”
“乐乐,来喝口水!“
“乐乐,你去哪呀?那里脏!“
“乐乐,你喊爷爷,你怎么不叫人呐。“
孩子玩得专注,一直在捡树叶,妈妈一边拍掉孩子手中的树叶,连连说“多脏,多脏”,一边跟我抱怨,说这孩子,就是不爱应声,叫他总是不答应。
她一度怀疑孩子耳朵是不是有问题,或者大脑发育有问题,我真的不好意思打断她,我觉得,她自己问题更大。
这位妈妈真的很夸张,但这种场景太常见了。孩子正在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总有闲不住的大人想要来凑凑热闹。
以前我家装了摄像头,为了方便不在身边的长辈们看看孩子,结果一打开摄像头,家里就一直此起彼伏地响着各位热情的长辈们不停呼唤的声音。“宝宝,你在干嘛呀?”“宝宝,你拿的是什么呀?”
几经沟通无效,后来我实在无奈,只好关闭了摄像头的声音。
大人们想跟孩子多互动,是源自对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正在专注的做事,总是打扰他们,反而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给孩子带去长远的不良影响。
1、做个有眼力的好家长:喊宝宝之前,先观察
有很多大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喊宝宝的。大人觉得宝宝该喝水了,就随随便便打断人家,喊过来喝水,喊一遍喊不动,就持之以恒,直到达成目标。
其实,如果宝宝正在专注地做事,比如专心致志搭积木,哪怕他已经有一阵子没喝水了,只要他依然能保持专注,证明对他目前的状态而言,积木是最重要的,他还没有到需要喝水的时候。
大人过度干预,会让宝宝失去形成自我的机会,不仅对宝宝自理能力的发展有害,更影响了宝宝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比如给他专门的小水杯,放在他目之所及,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这样他想喝水的时候,自然就会过去喝水。
有的家长总是认为宝宝不知道喝水,每天追在后面喊孩子喝,其实关爱地有点过了。
再者,宝宝真的需要你参与他的活动吗?
如果宝宝正在专注于一件事情,并没有与别人交流,证明他此时不需要别人的参与。
朋友跟我诉苦,说家里老人总是打扰孩子。
她女儿有一次跑来告状,说自己正在画向日葵,奶奶突然过来,要教她怎样画,女儿说不用了,奶奶就开始嫌弃孩子画的不好,再三想要给她演示一下。
要我说,完全没有必要。
孩子正在自得其乐,突然如此强加陪伴,除了让孩子感到委屈,有什么好处呢?
想要给孩子陪伴,也要看好时机,通常大多数时间,孩子都是很欢迎别人陪他们一起玩的,但如果孩子正在自己做事,还是先不要打扰比较好。
心理学家指出,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宝宝正在专注地玩时,大人额外增加的行为,会被迫中断宝宝的专注力,对专注力的培养和保持是有害的。
2、陪宝宝玩的时候,怎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那么,为了保护孩子的专注力,难道要走开不跟他一起玩吗?当然不是。
平时跟宝宝一起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互动的,一种是宝宝不主动互动。
比如,我正跟宝宝一起读绘本,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他也会时不时咿咿呀呀跟我学,两个人互动地很积极,气氛非常融洽。
可是当他挑出了另一本书,突然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安静状态,可以看出来,宝宝的眼睛认真盯着画面,自己开始翻动,好像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并没有想要我现在就开始讲。
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等一等,等他自己看一会儿,就会主动拿起书递给我,然后再进入到互动的状态中。
这种陪伴的方式叫做,”跟随孩子“。
陪宝宝玩的时候,大人可以多做观察,宝宝在互动的状态,就多跟宝宝沟通,尤其对于学话的宝宝,大人更多的输入,更多互动,会让宝宝语言发育更好,词汇输出更多。
宝宝安静的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等一等他,等他完成了自己的探索,自然会回到跟你的互动中来。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专注的能力,对宝宝来说,专注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如果真的需要打断孩子,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缓冲的空间,比如该睡觉了,孩子还在玩,就提前五分钟去提醒他,到时间就要去睡觉喽,再玩5分钟就不玩了。
保护好宝宝的专注力,需要大人更多的努力,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理解需求。信任孩子,葆有耐心,专注力强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都不会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