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之道与主体性(家书26)

中庸之道与主体性(家书26)

作者: 我是风之彩 | 来源:发表于2024-03-28 21:02 被阅读0次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乃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一般很少有人做得到,这种情况已持续很久了!

鲍鹏山先生这样解读:他认为是人的主体性丧失,导致了中庸之道实施之难。他甚至认为,最好的世道,就是葆有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世道;最坏的制度,就是损害人的德行的制度。

那么人们自然会追问,中庸之道与主体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具备主体性的人有哪些特征?

其一,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样的人能够在认知层面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感知认识外界事物,并根据个人意愿和目的对这些事物进行加工和利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人不多见,尤其是标准化考试推行三十多年来,教育丧失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很多机会,告诉学生答案如此,你背会就是了。

其二,自主选择和判断行为的能力。在道德层面,能够根据自己的良心和价值观念选择和评价行为,表现出道德意义上的自由和责任。多数人不能够这样做,其原因很多,随大流的思维占了一半以上。

其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在意识层面,能够通过意识感知和体验外界,同时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反思和调节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这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磨砺。

其四,自主选择和执行行动的能力。在行动层面,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自主选择和制定行动计划,并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抱负。

其五,自我驱动和目标设定能力。有主体性的人通常会自己设定目标,理清步骤,并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查。

其六,专注于问题的逻辑本身。有主体性的人出发点通常是“我想要创造什么”,并将专注点放在事情的逻辑上,而不是仅仅纠结于外在的关系或任务本身。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有主体性的人的特质,使其能够在社会中积极、自主地参与和发展。

那么,主体性缺失,会有哪些表现?

1、依赖性强。个体缺乏自我决策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要依赖别人或外界的指导和支持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2、缺乏自信。个体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容易受到别人意见的影响。

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无数这样的人,其一生中很难发展出自我的主体性。不是偏激固执就是沉沦于世俗。所以中庸之道很难真正实施。

相关文章

  • 20170205-家庭读书会——乘风

    ————— 2017-01-23 —————爸比 10:26虚心与诚心今天阅读了曾氏家书,书中所言,吾辈总以...

  • 《静悄悄的革命》阅读作业任务一

    一、主体性神话: 1.什么是“主体性神话”? “主体性神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只针对“学生”、“教师”、“教材”、“...

  • 《静悄悄的革》主体性神话

    一、主体性神话: 1.什么是“主体性神话”? “主体性神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只针对“学生”、“教师”、“教材”、“...

  • 中庸之道(2)

    何谓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中庸为人生之大道,是与事业、生活乃至健康息息相关的根本道理。 要理解中庸之道,先...

  • 小确幸25 家书里沉醉

    一年前,受《傅雷家书》的启发,我开始写“饶饶家书”。刚刚,我写好了第26封家书。 坐在电脑旁,轻轻敲击键盘,无需构...

  • 爱的团队

    2021年10月26日收到吾儿写给我与先生的家书。 字字入心,倍感欣慰。 与先生喝茶读信,不自觉泪流满面,感动、感...

  • 《静悄悄的革命》教室里的风景小结

    关于“主体性”神话 什么是“主体性”神话?在本书中,“主体性”神话指的是教学中特别集中到学生这一要素上(教学由学生...

  • 《中庸》读悟03:践行“中庸之道”得区别“君子”与“小人”

    践行“中庸之道”得区别“君子”与“小人” 说实在的,把“中庸之道”看成是折中、公允、调和、两面讨好、和事佬等等是对...

  • 我的致良知之路

    2021.05.09 26期格物班8组第5封家书 姓名:王静 时间:5月7日 主题:再坏的坚持也好过放弃 家书,再...

  • 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智慧感悟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强调做事不极端,不讨论绝对的对与错 西方人的思维是两性思维,凡事都要追求对与错 在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之道与主体性(家书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qp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