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带宝贝在小区玩,旁边一个男孩A在滑滑梯的时候被另一个小男孩B不小心踢到了脸上,嚎啕大哭了起来,A孩子的奶奶过来了,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再哭我走了!”
孩子哭的更大声了。
“你看谁哭呢!别的小朋友都不哭!”
孩子哭的更大声了。
奶奶转身就走,孩子又拉着不让走,奶奶很无奈,训斥孩子。B孩子的妈妈过来了:“刚才怎么回事,为啥哭?”
A孩子边哭边说:“他从滑滑梯上滑下来踢到了我的脸。”
B妈妈问B孩子:“那你知道踢到他的脸了吗?”B孩子摇摇头。
B妈妈说:“他不知道踢到你了,有情绪那就哭会儿吧。”
A孩子边哭边说:“我再也不想和他玩了!”
B妈妈说:“你很生气,那就生一会儿气吧。”(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接纳情绪了)
A奶奶说:“这么点小事有啥好哭的!”孩子又哭的撕心裂肺,B妈妈带着B孩子走了。周围的小朋友纷纷对A说:“你再哭没人喜欢你了!”“哭又没有用!”A歇斯底里的哭,有些连气都喘不上来了。
朵儿给我说:“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在哭。”:”妈妈你帮助一下那个小朋友吧。”本来我不想多管闲事,但是看着一圈人都在指责A,于心不忍,于是走过去跟A说:“你很生气,而且觉得很委屈,想讲又讲不出来,特别的憋屈。”
A奶奶说:“你看阿姨都来看你呢,你在这哭多不礼貌!你穿上衣服,别着凉了!”孩子推开衣服,使劲的哭,我对奶奶摆摆手说:“我是心理咨询师,让我来吧。”奶奶说:“那太好了!”(想来奶奶估计觉得很丢脸和无奈)
滑梯上又有一个小朋友说:“你看你哭啥呢,所有人都看你呢!”
我一边抚着A孩子的背一边对滑梯上的孩子说:“有时候人很生气又说不出来,就会觉得胸口有一团东西堵着,很憋屈,很难受,就很想哭。你体会过这种感觉吗?他现在就是这种感觉。很难受。”滑梯上的孩子似懂非懂的滑走了。
A孩子总算有个安静的空间可以哭了。我抚着他的背说:“你很委屈,明明是你被踢到了,却好像是你的错。”孩子哭着说:“我再也不和他玩了!”我说:“你特别特别生气,生气的都不想和他一起玩了。”孩子哭了一会儿慢慢低了下来,慢慢变成了抽泣。
”我问他:“现在好点了吗?”他点点头,我说:“你哭的满脖子都是汗,现在把衣服穿上吧。”孩子很快把衣服穿上了。为了减少A奶奶的尴尬,我跟她笑笑说:“孩子情绪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就走了。
回来路上,我想起来刚才看到俩孩子一起玩的时候,B孩子老是主导,A孩子说什么他都不太听,应该已经积压了不少情绪,
不小心踢到脸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大人的不理解和批评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情绪久久不能平息。
而从周围孩子的七嘴八舌,也可以看出他们所处环境对于情绪的理解。而A奶奶之所以急着让孩子止哭,也是出于对情绪的误解、担心丢脸,也缺乏应对情绪的方法。欣慰的是朵儿始终没有评价过那个在哭的孩子,反而充满同理心。
多希望健康的情绪观能够传播到千家万户,能够种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