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网,ID:秋水翁 ,文责自负。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里有道普通的美食,因为家里常做,也爱吃,所以记忆深刻。其做法与电视节目里讲的一样:
“先将肉厚的猪胸骨切块儿放入砂锅,烧开后煨一小时。将新鲜的藕刮皮洗净,切块儿入汤,先猛火滚开后,小火煨半小时即成。”冬天吃一顿莲藕炖排骨,能让肠胃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莲藕,在故乡是分开称谓的:莲,指荷叶、荷花和莲子;藕,指深入泥里的茎。旧时的莲藕,别称特多:“芙渠、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朱华、菡萏、溪客、玉环……”不能一一胜举。然最喜欢曹植的一句诗:“朱华冒绿池”,尤为传神。
蜀地不似江南和江汉平原那样——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所以没有成片的藕田与湖泊。偶尔所见的,也不过是一池荷叶,几朵莲花。但伴了夏日里的轻风,能嗅到一种浸肤的清香。
故乡的山弯里,有几亩荷塘。
春末夏初,荷叶从池塘的绿水中冒出,初露头时,叶小卷曲,向上直立,稀疏地竖在水面,星星点点,像浮出水面呼气的鱼嘴。一两只红色的蜻蜓,从一个叶尖飞向另一个叶尖,那形态轻盈得像空中任意飘飞的羽毛。夕阳下有一群孩子散学归来,一边用石块抛向水面,一面大声地唱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天半月,荷叶展开,圆圆的,铺在水面,满塘一片青绿。也有长得快的,伸出长长的绿茎,把荷叶举得高高,亭亭玉立,极像阳光下撑着小伞的少女。
喜欢雨后。阳光初露,池塘有几阵哇鸣,清脆响亮;清新的空气里,微风中荡漾着荷叶的清香。只见几粒水珠,附在叶片上,随了微风的轻抚,在荷叶上滚来覆去,于是便会想起清真居士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那是一种绝妙的动态感受。
常听妻子说荷叶可以除湿降脂,利于减肥。旧年夏天与三弟在池塘边垂钓,溜进荷叶深处,专拣那嫩绿的叶子,摘下来,阳光下曝晒两天,待其完全脱水后,揉碎了,装在茶盒里。于是整个夏天,便可以享受一种清新的茶饮。
也可煮粥。取最嫩的荷叶,洗净,切细。锅中加入百合,大米,待粥快成形时,放荷叶,搅拌,于是能嗅到满屋的荷叶清香。《中国益寿食谱》上讲:“荷叶粥能健肺益寿,清热润肺,凉血止血,适用于瘀热阻肺之咳嗽痰中带血者。”倘若混合两三片葱叶,便有另一番风味。
仲夏之时,深绿的荷叶间,可见粉的,白的莲花。因为要收获藕,花开得很少,形似锥形的花苞,隐隐约约,似笑含羞;盛开的花瓣,洁净光滑,带着一丝出尘不染的韵味。
记得有一年,带着孩子去山里访庙,孩子见了坐在莲台上的菩萨便问:“爸爸,为什么菩萨总爱莲花?”因不懂佛,所以当时茫然不知所措,只能支吾其词。
后来我读到过林清玄散文里的句子: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于是以后眼见着那些纯洁的花儿,顿时便有些虔诚起来。尤其夏日,仿佛一阵轻风抚面,便在内心默默地念叨着:“一个人内心肮脏,双眼总是怀着不可告人的欲望;一个人心净而貌安,眼睛清亮,恰若一片莲花盛开。”
莲花亦可入茶,但清香里总带着一种脂粉的气息。但喜欢莲芯那种苦涩的味道。
有一年秋天,去蓉城的三圣乡游玩,见有农人卖刚摘下的莲子,于是买了几个,从形似花洒的莲蓬上取出莲子,用小刀轻轻切开翠色的莲子肉,翻转,里面便露出绣针大小深绿的莲芯。
一粒粒小心地取出,放入茶杯里,倒入始沸的水,于是便见莲芯在水里面翻滚、起伏。看热气腾腾的水由黄绿到青绿最后呈翡翠色,然后冷却。起初只轻轻地抿上一小口,那苦涩能一下子从舌尖到咽喉,再到胃,于是一边咋舌,一边使劲摇头,好像人生的苦味全吃尽了一样。然而常饮,便觉心神宁静,全身通顺,神清气爽般清醒。
秋末冬初,池塘残留枯黄的荷叶,萧瑟一片。唯独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
因为好吃藕——只想着残荷下面的美食,哪里得闲听雨?
于是放干池塘的水,踩着没尽大腿的淤泥,沿着荷叶的茎向下挖,便可以见一种大自然的馈赠——莲藕。
掏出来,洗净,但见其身白如玉,形似弓,一段一段,如幼儿手腕状。
藕用作菜肴,做法繁多。
取一段藕,去皮,切丁。锅中放猪油少许,几瓣大蒜,一小匙盐,下锅猛火快炒,待藕的清香冒出,装盘。取一枚鸡蛋,煎熟,放入藕丁之上,撒几片葱叶便好。几年前居山城重庆,孩子外婆最爱做这道菜——甜脆、清淡、家常,有自然的味道。后来孩子读朱自清的《荷塘月夜》,便给它取了这样一个雅号,实在是有些创意!
也有简单一点的做法,待藕清香冒出,直接敲入鸡蛋,混合乱炒,起锅后放几片葱叶,胡乱之中,也能品出一段月色来。
然而,还是最喜欢冬天的那份排骨藕汤。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那些职业的挖藕人——从来的美味,都是从汗水之中得来的。
所以,“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2020年2月23日夜于金犀庭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