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哥给我支付宝转了一笔钱,附带一条信息:
妹妹,这年头钱不好赚,记得要省着点花噢。
想想上一次大哥给我转钱,只是半个月前,而那笔钱本该够我应付一个月的,心下不由得感到愧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反正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很长时间:
家里给的少,似乎也够用;家里给的多,却也没有剩下的。
直到看到一篇文,我才醒悟:大概是我不懂得规划理财的缘故。
一直以来,我都改不掉大手大脚的毛病,没有规划,并且常常冲动消费。
伸手从家里拿钱,别只觉得愧疚口红买了好几支,正红,水红,变色系列,却仍然会在看到朋友推荐时蠢蠢欲动;包包换了一个又一个,斜跨包背腻了,想着换一个双肩包;买了小清新风格的,又想着似乎缺少一个英伦风,越想越心痒难耐;喜欢的品牌每出一款新的单鞋,恨不得立刻收入囊中。
很多时候自己已经囊中羞涩,却不管不顾地先下手为强,过后再伸手向家里要。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管家里给了多少,总是月光族。
看了大哥给我的留言之后,痛定思痛,我狠下决心,要开始节衣缩食,规划我的支出。 综合了很多理财建议,我为自己敲定了一份详实可行的规划:
首先要明确一点原则:在做决定之前,先考虑自己需不需要,而不是喜不喜欢。
人的欲望就是个无底洞,我们会喜欢很多很多东西,并且我们的喜欢常常变化,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因此,改变一下这个思维习惯至关重要。当然,有钱任性的土豪除外。
伸手从家里拿钱,别只觉得愧疚一、列出每周的固定支出,并且严格按此分配。
很多理财建议都是按月为周期,我选择把周期定为七天,这是因为我不敢再高估自己,周期短一点会让我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固定支出一般包括每天的伙食费、每周的水果费、话费、交通费等。具体情况当然依据不同的人而有所区别,保证日常基本所需就行。这样算下来我发现,其实我还是挺有钱的哈哈。
我个人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很清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每周大概需要多少支出。一旦超出了,心里有数,懂得提醒自己注意节制,而不是一味地觉得理所当然,对自己的超额行为浑然不觉。
我之前就是过着这种混账的生活,有的时候天天出去胡吃海喝,一顿一百多,还请客;想吃什么水果天价也要买;口红一支接着一支狂剁。偶尔放肆一把不是问题的重点,核心在于我对此毫无知觉。等到户头短缺了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向家里开口。
伸手从家里拿钱,别只觉得愧疚二、禁掉信用卡、信用支付、分期支付等预期消费的途径。
我的信用卡是一个社团活动的时候免费办的,虽然额度不高,只有两千,我也一度小瞧了它:两千而已,压力还不算大,再说我也不会每个月都消费完这个额度。
很明显我高估了我的自控力。自从有了信用卡之后,我在线上线下开启了疯狂剁手模式,看到喜欢的,根本不考虑我是否需要,就买买买,刷刷刷。
刷信用卡给我的感觉是特别爽,特别酷炫。加上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反正不花钱——还款日再说。于是我每个月都无一例外地收到N条短信提醒:您的消费余额已低于卡片20%、您的消费余额已低于卡片10%、您的消费余额已低于卡片5%。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比还款压力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消费模式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月初从家里拿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还卡了,所剩无几,只好继续使用信用消费来维持本月的生活。就这样以强大的运动惯性让人欲罢不能。
写到这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很多我日常根本用不着的东西都是这样消费得来的。
伸手从家里拿钱,别只觉得愧疚三、定期存入50块钱到一个账户。我给自己定的周期也是一周七天。
不要小看这区区50块。一周50块,一个月200块,一年就是2400块,长期下去也是一笔可观的资金。而且目标定小一点,更能长久坚持下去。
另外,这个账户的选择也有一点讲究:尽量选择一个你不太容易轻易动它的账户。
我目前就有一张非常适合存钱的卡,没有开通网上支付,并且开户地在老家,现在属于异地,我会心疼取款手续费。这两点意味着,除非我三天吃不上饭,否则我绝不动它。
来自whatyouneed四、除了有规划地节流,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开源。
回想我已经过完一半的大学生活,似乎我也没少挣钱。有一个学期做了三个月家教,每周能拿540;每个学期拿奖学金;偶尔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和补贴,比如稿费,比如生日时收到的红包。
可恨的是这些钱我居然一点都没有存下来。如果现在我还有机会得到一些额外津贴,我一定要存入我的户头里面,壮大我的小金库。
经常听人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也有人说,理财不是专属于有钱人的事情,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懂一点理财知识。
很多时候我对这些理财口号无动于衷,这一次,我想做一点改变。伸手从家里拿钱,很多人会心怀愧疚,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想,愧疚之外,也应该有所行动吧。
本周一的晚上七点,我往卡里存入了第一笔钱:50块。在悔恨之余我不禁为自己强大的执行力暗爽。一定要坚持下去呀!
可爱的你们,有没有想要分享的理财小tip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