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蕉最近开始各种买东西,一改往日节俭的风格,而且买的都是各种大牌,我很奇怪她的忽然转变,忍不住问她,她说有个事刺激到她了。
小蕉和她的闺蜜有个共同的朋友鹏子,大家认识很多年了,彼此都很了解。
小蕉呢平常买东西基本都是各种网购APP,很少在商场买正牌商品,就更别说轻奢品牌了。其实小蕉的薪水中上等,只是她不太在意投资自己。
闺蜜则是崇尚各类大牌,攒一段时间的钱就要犒劳自己一个名牌,但偶尔也会逛淘宝,只是不熟悉的人不知道。
那天小蕉搭鹏子的车去找闺蜜,一上车鹏子就说她:“你今儿喷香水了吧,什么劣质的啊,太呛了。”小蕉反击:“我嫂子从国外给我带回来的,不是劣质的,头香冲,尾香可好闻了。”
鹏子还是不屑的说她:“这一闻都是酒精味,从国外给你带的劣质香水。”
小蕉气不过,见到闺蜜后,她拿出香水让闺蜜闻,让她给评评理。闺蜜说:“这个香水我也有啊,在免税店买的,我买了一套呢。”
鹏子立刻转变了态度,还仔细的闻了闻香水,点着头说:“味道是还行啊,什么牌子的啊?”
小蕉很讶异,她刚才怎么跟鹏子说,他都不信这是好香水,闺蜜不咸不淡的一句话,让他立马变脸问是什么牌子的?难道闺蜜的东西都是好货,自己的东西就都是劣质货吗?
小蕉跟我说,事后她想了想,也不能怪鹏子,自己平常确实就是各种淘货,几十的衣服、鞋子、包包,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已经给人留下了只用便宜货的印象,即使背个真LV的包,别人也会觉得是淘的仿冒品。
而闺蜜呢,从来不凑合,她给自己设立了标准和水平线,只要是她用的东西,大家也都会认为是好货,就算她穿个地摊淘来的体血衫,大家也会觉得是哪个原创品牌的新品。
所以鹏子的态度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只能怪自己平时树立的个人形象,太廉价了。
2.
我周围像小蕉这样的姑娘有好几位,她们经济独立、薪水中等,可穿衣打扮和消费水平始终停留在大学时期。每次和她们一起逛街,劝她们买一件很相配的衣服时,她们总说“网上和这个样子差不多的比这件便宜一半呢”。
事实上,在她们的潜意识里,真正考虑的并不是性价比,而是认为“我没必要穿这么贵的衣服”,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贬低意识。
在如今的社会里,穿衣打扮,已不仅仅是遮羞的作用,更多的是自我形象和自我风格的体现。一件有品质有品牌的衣服,不管是在职场还是人际交往中,往往可以起到给自己加分的作用。
当我们一旦使用某个高品质的物件时,我们会让自己看起来和这个物品相称,行为举止也好,说话谈吐也好,渐渐地,我们在提升自我形象的同时,也改变了看待事物的角度,这种潜移默化的提升,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有的人会说那是浪费钱和装逼,马云不也是穿淘宝买的二十块体血衫嘛,刘雯一样可以把地摊货穿成大牌啊。
亲爱的,当你已经有了足够的气场和个人魅力,你穿什么都是有自我风格的,可在这之前,我们是需要用衣物来包装自己的,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提Celine的手袋和提H&M的手袋所呈现的自信是不一样的。
而自信是让一个人闪光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是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我们的心理建设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看淡一切物质区别,所以,适当的包装自己,还是有必要的。
3.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说:“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她是这样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就像这样,先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他都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一旦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的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虽然我们提升自我形象并不是为了收到更精致的礼物,但通过收礼物和小蕉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你,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
我周围有很多人,明明自己有能力可以使用更好的物品,却在不停的将就,当把将就当作习惯,那么对待伴侣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会不由自主的将就。
我并不是劝大家都要去买名牌,而是在说,请在能力范围内,买和自己相衬的物品,一时图便宜,毁掉的却是辛苦建立的形象和人设,那不是几百块就可以买回来的,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