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入梦
只在夜色阑珊时
在比银河更远的地方
有一张亲人的脸
观棋--不语
把酒--不语
潮涨落
月圆缺
只在比银河更远的地方
让我的眼睛感到力不从心
2017.12
“平淡的说出你想说的,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这才是大人们写作的风格,要不怎么说白开水最养人那” 意思大概符合了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吧,可我,一直是没能做到平静做事情和平静的想事情。
以前有句歌词,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昨天有网友留言,平淡,又有多少的繁华以后始甘于平淡的回归?深以为然。
家里有个亲戚,平时只是年节才走动。本身是农民,忽然中了大奖,于是开始主动联系我。她并不声张,只是在一起时间长了,发现消费水平非常的高,我也没在意。不出五年,忽然来信说老公急性心梗,死了。我正为她们孤儿寡母担心生计的时候,从别人口中得知她中大奖的事。
此后她便每天给我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开始,本着给她解闷的心态耐心的支应着,毕竟最亲近的人走了,可聊的内容,我越来越不能接受,比如:家里的两辆车豪车;老家里承包的几十亩地;买了几套房,老公的寿险赔了几十万;每月上万块的收房租;孩子不上班;天天下馆子等等。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成本,我无法忍受,那种高高在上的虚伪,拉黑了她。
“你就是左手拿着赚钱的耙子,右手拿着装钱的匣子,可惜了,赚钱的耙子没齿儿,装钱的匣子没底儿,” 父亲是想告诉我,挥金如土的暴发户精神从来不是传统教育的主流 。
做一块煤,发光发热固然是它的归宿,但假如它适合做章料的话,岂不是更好?但反过来想想,要做章料的煤块,必须足够大。
那块煤,也年轻过,曾经也是吸收二氧化碳呼,呼出氧气的植。,经历的年头多了,变成了煤,就可以发光发热。但它有做章料的潜质,但潜质需要发掘的琢磨。发掘出的潜质,也许只可以作为初学者的习材,但,当雕刻出的印章,在宣纸的角落里,满身通红的时候,我能说它同样在燃烧吗?它完成了逆袭!
那上边有圣人写的字那,不敢用的,别说抽烟就是坐在地上用来垫屁股,都不能用报纸一类的带字的”
曾刷到一个视频,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自己在家做饭,本身视频的作者,没发表任何的言论。底下有网友留言,质问老爷爷的儿女不孝。这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阮玲玉的死时说的——人言可畏。九十岁的老爷爷,儿女大概六七十岁,身体如何无法考证,但愿平安。视频的拍摄者,又是谁呢?很有可能是孙子辈儿,有孙子陪伴,又何来的不孝呢?网络上交流更方便,但不代表见不到真身,就可以信口开河。
不反对,于钱的敬畏,但对于人,对于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也不能少。
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我们普通老百姓,如何在,挪不动擦不动的时候,有尊严的死去呢?
管读书上学,能写字的人一律叫做秀才,还总要加上一句,了不起。
如果现在我有一块地,首先插上玫瑰,一片一片的插好多,等到开花的时候,免费送我也不要钱!
连续上传了以前的习作,思念亲人对于我们的爱,思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水水水水,都源于孩童时家长对我们的教育,他们教会我们淡泊·节俭·脚踏实地·努力·尊敬和敬畏,我们感恩·敬畏·向上。无论时代如何的发展,我们血液里流淌的父辈的血,吕氏春秋里有说,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我们的行动做派,反应的是一个家族涵养。
2020-9-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