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眼前又浮现出烈日之下坐在马路边棚子里的农民的样子,一辆车子经过,一把黄沙扬起,阳光把这些沙子烤的极为干透而坚韧,以至于落在地上仍颤动不止。
(一)
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农民普遍存在的艰难。
华东一带丘陵遍布,田地也点缀在山川河峦之间,有些地方分散,有些地方连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发展,陆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地带变得越来越收缩,缩小的每个村子附近的区域,村村通地带大马路又把它们串联起来,不至于跟社会脱节。
应该感谢马路,把平常与农村绝缘的城里人带过来,也让原本需要等待收购或者去市集销售的农产品得到了更快捷的销售渠道,招手,停车,买卖,完成,马路边的交易一气呵成,丝毫不比我们通过网络下单来的繁琐。但也要憎恨马路,为什么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它的两边仍然存在如此落后的交易方式,除了近来新增的支付二维码,完全看不到任何先进的东西。
(二)
中国农民要体面的挣钱有多难?几年前开车经过这里,两边都是种植着茂密葡萄的大棚,在阳光的炙烤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让我不得不开的慢一点。
葡萄已经成熟,农户们摘下一些拿到路边来卖,他们搬来了桌子,老旧的电子秤,靠背椅子或可以半躺的藤椅,简单的搭起了遮阳棚,新摘下的葡萄堆放在桌子上,摇着蒲扇,便开始了一天吆喝的时光,阳光把他们皮肤晒得黝黑,像江南一带土地的颜色。所以说农民艰难,他们原本只需做个农民就好,现在却兼了一份小贩的工。
我开车经过的时候,目光稍微停留,就迎来了一番番主动营销,在我犹豫的时候车子又开过去几十米,最终在一家摊点前停下,聊了下价格合适,进去大棚里现场剪了几串。
葡萄味道挺好,然而想起肤色黝黑的农人,吃着渐渐不是滋味。
(三)
几年过去了,我们开始做东睦优选,旨在发掘台州和浙江各地农特产好物的平台,作为台州三区内比较有名的马鞍山葡萄,也是我们寻访的一个目标。
中国农民要体面的挣钱有多难?马鞍山葡萄最初因为产自黄岩马鞍山村一带而著名,为巨峰品种,多年的本土化培育让它的口感和品质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堪称黄岩民间地理标志产品,后来随着马鞍山一带的开发,原先的葡萄园相继转为工业用地,不甘这一产品消失的农人们转而移到临海杜岐和红光一带种植,十几年后形成了如今这一路葡萄种植大棚的盛景。原先的马鞍山村永宁江环绕,如今的基地同样在永宁江流域内,旁边还有更宽广的灵江,两条江交汇后变成椒江,交汇处的三江口,距离最近的葡萄农场仅一公里多。长期处于优质水系滋养下的葡萄,颗粒饱满,色黑且甜度高。
毕竟马鞍山葡萄已经名声在外,所以农人们虽然迁移了,仍然沿用惯用的名字给葡萄命名,说不清这是个遗憾还是件幸事。
(四)
在见到太多马路边冒着日晒风吹卖农产品的农人后,有个问题一直萦绕着——“如何让这些农人更体面的挣钱”。所谓体面,既是让他们可以更轻松的挣钱,也是让他们可以挣更多的钱,原本他们只需要考虑种好,等待上门收购就行,然而上门的收购商往往把价格压得极低,甚至用手段逼迫农户接受很低的收购价,而农户自己亲自卖,价格上可以更符合投入的成本,然而牺牲的是一天天的时间和精力,算下来其实也没挣到多少。
中国农民要体面的挣钱有多难?那天,我去了牟大姐的葡萄农场,占地约五六亩的大棚,只是上午,大棚里的温度已经很高,葡萄藤挂在一米五到一米八左右的高度上,我们走在里面,为了躲避垂下来的葡萄直不起腰。就这样弓着走路已经很不容易,如果在里面劳作,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牟大姐给我们介绍着她十几年树龄的葡萄,还剪下一些给我们品尝,颗粒并不算大,挺甜,说是没有打药,颜色黝黑带着葡萄独有的白霜,这是新鲜和美味的标志。
中国农民要体面的挣钱有多难?从棚子里出来,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遮阳棚下的椅子上,旁边的躺椅坐着她的丈夫,看见我也很热情,只是因为语言障碍常常要很费力才能说完一句话。我们有的没的随便聊着,生活本来不易,农民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可能我们会电脑,懂网络,会比他们稍微轻松些,但生活就是个让人感到压力的存在。对于农人而言,这种压力是源自金钱物价,源自不让人放心的食品,这种压力让农人们到了退休的年纪依然还要耕耘在自己的土地里,再美其名曰闲不下来。
中国农民要体面的挣钱有多难?发展至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让城市人生活的越来越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品质,剩下脱节的农村和边缘化的农民呢?并没有太多技术服务到他们,除了移动支付的二维码,他们依然需要面对烈日暴雨,依然要全年无休没有任何节假日,依然是每天从早到晚工作接近12个小时,依然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我们的创业,也应该让这些农人都可以更体面的挣钱,不必在烈日炎炎中枯坐一整天。
(五)
“如果每天想吃葡萄的顾客都通过我们来买,我们过来拉货再送货,这样你们只要早上摘一下就好了,白天都可以在家里打麻将了!”我说。
“这不敢想”牟大姐憨笑着,但看得出,麻将勾起了她的快乐。
然而一两年前我们连不带现金买菜都不敢想,现在不是都实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