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传》
变化令人欣喜,变化也让人恐惧。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剑锋所指,有人悍勇奋起,成为英雄,有人畏缩不前,变为弱者。如今的年轻人,在这个变化迅猛的年代,如同车轮下的蚂蚁,庞然大物倾刻即至,如何解救自己不至被碾为肉泥成为了当务之急。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他是享誉全球、深孚众望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作家。面对复杂的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专家。《谁动了我的奶酪?》是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很简单,正符合了其“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风格。
《谁动了我的奶酪?》全书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变化。面对变化出现了嗅嗅,匆匆这样观察变化,头脑简单向前冲的简练实干主义者,所以社会中往往这类人比较多的容易取得小的成功。也有哼哼这样固步自封的顽固派,不愿面对变化,应对变化,结果只能是被淘汰。更有唧唧这样的经历一番挣扎后却能随势而变的变革者,他们的每一步都走的很稳,能捕捉到变化的信息,同时又不轻易冒进,稳扎稳打去顺势而为,假以时日必定能为人先。
现实中的人大部分都是哼哼这一类的,害怕改变,甚至是意识不到改变,恐惧走出自己的安全区、舒适区,而当变化来临的时候不愿面对,依然固执的坚持着已经不合时宜的想法和行为,直至最后沉沦。人们之所以害怕改变一方面是熟悉了目前的环境,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则是对改变后未知感到迷茫无助甚至恐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才可能有出路,不变则只能等死,一个是充满荆棘和未知的可能的希望,一个必然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舒服的渐渐绝望,不变者宁愿舒服的死去也不愿披荆斩棘去博出一条血路,这一点是尤其可惜的,也许拼一拼闯一闯之后的结果会比现在好太多。
“新奶酪”的问题,愿意改变的人常常有这样一种能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美好未来,或者说他们愿意给自己想象出一个美好未来,哪怕这个未来不一定能实现,但他们愿为之去付出代价。而不愿做出改变的人也有一种能力,他们也善于假想,然而他们假想中的未来常常是不清晰的甚至是可怕的,而这阻碍他们去改变,因为这些让人感到深深地恐惧,适当的恐惧会迫使人做出改变,而过度的恐惧却只会让人畏足不前。
“变化”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存在变好或者变坏,文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实际上在后面的讨论上也是有涉及的,我们身处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职场还是其他各种组织团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有些环境是我们可控的,大部分是不可控的,人们在感觉到变化时常常都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自己不愿作出改变而是想要改变环境,于是出现了许多看似改变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比如对学校不满选择转学,对家庭不满选择离婚,对职业不满选择跳槽(当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以上决定的不在讨论之列),以为换个地方,换个对象就解决了所有事情,结果发现历史只不过重新演了一遍。
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认知,认识变化,接纳变化,借用变化,变化就不那么可怕了,改变落后的思维和习惯,以身变应外变,方为上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