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是公公婆婆在带,只有每年的年底,婆婆才带会她过来跟我们团聚。所以,在她的三岁之前,我们每年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都只有一两个月。
在她三岁半的时候,开始到我们身边来上幼儿园,那时才真正地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女儿刚过来时,我们发现她有不少的坏习惯,所以经常会严厉地纠正她,特别是她爸爸,每次总喜欢板着脸把她教训一通。有一次,她想吃冰淇淋,考虑到她有点流鼻涕,我们就没有满足她的要求。
她嘟着嘴很不高兴,我们跟她说了半天道理也不听,就是闹着要去买。老公气得把她教训了一通,在他出门上班前,还很严厉地叮嘱我,一定不可以迁就她。
老公出门之后,女儿说:“妈妈,我想换个爸爸,这个爸爸对我不好,对你也不好,刚才跟你说话那么凶。”我愣了一下,这个小人儿说出的话,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就在我想着该怎么跟她解释爸爸为什么那么凶时。她又接着说:“爸爸一点都不爱我,还是爷爷最爱我,在老家的时候,只要我想吃冰淇淋,爷爷就会给我买两个,我当时吃一个,另一个放到冰箱里,让我第二天吃。”
好吧,我明白了,这都是让那个冰淇淋给闹的。
“爸爸只有一个,是换不了的哦,换了就是只能是叔叔了”我故意逗她一下。
“那你就给我换一个叔叔吧”女儿坚决地说。
童言无忌,女儿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那她此刻的心里肯定是对爸爸失望极了。想想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她的各种约束,相对于爷爷奶奶对她毫无原则的宠爱,她不习惯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她上幼儿园之前,非常依赖的人一直都是奶奶,跟我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亲密。特别是她爸爸,从她过来之后,虽然也会经常陪她玩,但多数时候都扮演着一个严父的角色。在孩子还没感受到父母足够的爱之前,就对孩子进去行各种说教,孩子是不可能接受的。
当天晚上,我和老公一起进行了反省,后来,我们及时调整了跟女儿的相处方式。其实大女儿从小就很乖巧听话,很少会有特别任性的时候,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她还是很容易接受我们的。
这件事过了半年之后,我再逗她要不要换爸爸时,她很坚决地回答,不换!因为她爱爸爸,爸爸也爱她。

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让爱先行,但很多父母并没有明白这点。
2018年12月,湖南沅江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杀害亲生母亲的惨案。这名小学生当时只有12岁,在上六年级。据他说,因为母亲对他管教太严,他心生怨恨,所以杀了母亲。他持刀杀死母亲之后,把母亲的卧室门锁上,自己换了衣服,陪着两岁的弟弟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并用妈妈的手机模仿妈妈的语气向老师发了一条第二天请假的信息。小小年纪,杀了母亲之后,竟然如此冷静无畏,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但随着人们对事件的深入了解才得知,这又是一起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悲剧。这个男孩在10岁之前都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两年前,男孩的妈妈生下了弟弟,因为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所以才留在家里带小孩。
在过去的10年里,爷爷奶奶对男孩的教育都是放养式的,平日里男孩放学之后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自从妈妈回来以后,她开始对男孩进行严加管教,而且管教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非打即骂。
本来男孩对母亲就没有什么的感情,面对母亲这种粗暴的管教, 他非常不服气,所以慢慢地对母亲生出了怨恨。就在事发的当晚,男孩的妈妈发现他在家里吸烟,就用皮带抽打了他。挨打之后,男孩冲进厨房拿了菜刀,将母亲连砍了20余刀,致其当场死亡。
这几年来,关于孩子弑母的案例并不少,这些悲剧背后的原因,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惨案的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的。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呢?
1.爱孩子就要说出来
我们中国人表达感情一般都比较含蓄,大多数人都很难自然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很多父母更是从来都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叫“打是亲,骂是爱”,所以他们很难从父母平时的管教中去感受父母对他的爱。只有父母对孩子说出来,他才能从你的语言中得知,你是爱他的。只有感受到了你的爱,在孩子犯错时,你的教导,他才会相信是真的为他好。
2.多陪伴孩子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父母经常陪伴孩子,他们自然就能从平常相处的点滴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能更好地接受父母对他的劝导。
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从而也能找到最适合教导孩子的教育方式。
3.要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相处中,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要认真地回答。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承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不但要教会孩子学习和成长,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们的每天都在迅速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紧跟孩子的步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