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个问题,我设想一下,各个阶段的回答会是这样的。小学阶段:书本里的故事很有意思。初中阶段:开卷有益。高中阶段:有益于高考。大学阶段以后又回到了问题上:为什么要读书?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坐下来给自己一份答案。
理论和事实告诉我,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喜欢读书的人会对这个规则体会很深。文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同时具备了融合和解离的双重功能。我们输出文字的过程是解离,当我们被浮躁、忧愁、伤怀等负面围剿时,文字是很好的解离途径。而读书则是融合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与作者心灵相交,走进作者的内心以及其描绘的世界、遨游其中。也正因为如此,尽管读书不能让我们直接成功,但读书总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
当然,读书的收获需要基于一些前提和结果,即要有所思考和记录,读书的时候要带着主见来接收信息、审视信息,之后要去消化和反思。因为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思考的读者。读书最好得到目的就在于,我们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式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消解苦难的最好的途径就是提高自身能力。读书可以通过文字赋予我们这种能力。
我们在世间挣扎,为的是闯出一片天地。有人总结说阶层固化的本质是思维固化,我十分赞同。思维的固化也可以通过读书来解除。书籍是进步的阶梯,自小就学会的名人名言。可是忙碌和懒惰会让我们忽视这个阶梯的存在,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盲目的转圈圈。读书可以引导我们踏上晋升的阶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此,我们既要寄予希望但又不能以功利性来要求读书。毕竟我们已经清楚地认知到:读书不能让我们直接成功。
我们会在一段时间通过读书,产生了太多关于道理的想法。这种想法如滤镜般让我们觉得已与世界相通,可以指点江山。这种思想即将进入另一个误区。我们通过读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但这些巨人不一定都是伟大的,也许会存在虚假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甄别,更重要的途径是多读书。让更多的丰富书籍来扩建完善我们构建起来的小世界,从而进入更浩瀚的世界。
再者,每本书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也许是解决一个问题,也是是表达一种思想。不管其使命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带着学习的心态去接触,但是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任何一本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那也许你会问,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去读书?我的回答是:
我们需要通过读书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了解更多人的生活和思想,最终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正所谓“我们走很远的路,花了很多时间,然后成为自己。”
阿淼写于2020年7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