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3912/ade121375dae887c.png)
1、婚姻制度的来源与发展
前几天《好奇心日报》出了一长篇文章,关于婚姻关系的探讨。
里面有一个观点非常的新颖,主流社会对于婚姻关系的特殊优待,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是对其他比如单身人士,不婚主义者,长期不婚但同居等人群的歧视。
以前从生物进化,再到社会制度演化,专门整理过一篇婚姻关系的来源。
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直立行走以后,骨盆变窄,胎儿只能提前出生,后代抚养成本自然也开始提高,让女性需要寻找男性一起,另外女性进化中排卵期的隐藏,带来了亲子不确定性,让男性也不愿意离开女性。
两者一拍即合,出现了最初的一夫一妻制形式,再然后随着农业社会财产私有观念的形成,由一夫一妻制度演化出来的婚姻制度也随之产生。
在接下来的1万年时间里,婚姻制度都是一种最佳的生存策略。
但是最近的100年,女权运动的兴起,经济的极大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让婚姻制度一次又一次的开始被人所诟病。
当婚姻制度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存在以后,新的社会制度下,新的生产力基础下,新的男女平等观念下,新的生活追求下,婚姻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好奇心日报》关于这一点,提出了一个现在大部分人开始提起并热捧的一种观念:婚姻,只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
而且,因为主流社会对其的偏爱,反而给予了其他生活方式歧视的偏见。
2、现代婚姻制度的问题
婚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持久性,孩子,爱情,财产分配?这些特征都不是独一无二的。
国外自由民主国家里,不结婚生活一辈子的很多,持久性不特殊,同居生子抚养长大的也很多,孩子也不特殊,至于爱情和产生分配那就更不新鲜了。
那为什么主流社会要给婚姻这么大的优待呢?
为什么一个国家需要去认可、定义、并管理和保护婚姻呢?
排除从古至今,停留在人们观念里的习惯外,整个社会文明这么多年来形成的社会合作体系也有关系。
关于歧视,经济学上来说,凡歧视必有代价。
为什么大家宁愿去付出代价,也会优待已婚人士呢?
对于结婚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姻亲”的产生,姻亲让我们的关系链突破了一个层级,让我们的协作模式的升级有了真正的飞跃。
同样的,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婚姻关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对于社会这个大系统来说,婚姻关系从开始到结束,从发生到发展,就算出现变故,所有的反馈都是确定的,可预估的。
那么这个社会的服务体系,对于这一整套婚姻的流程,都已经形成了其固有的观念、固有的习俗、固有的千千万万的复杂联系,甚至和婚姻制度强关联的利益集团。
这个和歧视的代价比起来,多的多的多了。
同样了,为了加强和确保这个稳定,法律也产生了,一系列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也产生了,比如财政资助、父母的责任、继承、税收、迁徙和直系亲属关系。
3、越来越多人开始排斥婚姻
当然,为什么现在大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甚至于开始关注非婚人士的歧视问题了呢?
因为婚姻制度,也许正在慢慢瓦解。
旧有的上万年的演化制度,正在赶不上新时代男女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200年来说好了,婚姻制度都是属于大多数的最佳生活策略。
但是今时今日,我们已经不需要包含了这么多套餐的婚姻制度了。
就像几年前,中国移动为了帮老百姓省钱,帮我们定制了一个6+1最佳套餐,只要9.9一个月。
在物质不丰富,手机使用需求不高,对于手机没有太多奢望的年代,这个9.9就是最佳黄金模式。
但是现在,物质丰富了,大家不差钱了,大家对于手机的幻想有很多了,大家对于手机的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了。
现在你给我的9.9套餐包,就不太适用了,现在大家想要的是个性化的套餐,可以自定义的套餐了。
国家认可婚姻也表达出一种设想:核心人际关系的实践行为——育儿、同居、经济依赖、迁徙移民、照顾、直系亲属关系、继承、性——捆绑在一起,共同构成一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
这些绑定套餐你只有全部要了,才能享受手机服务。
对于婚姻来说,你只有全部要了,才能享受到上一节说到的整个社会系统的认可和支持,包括财产保护,女性保护等等。
4、婚姻制度的一种设想方向:合同制
现在至少有些地方是进步的,比如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至少让一部分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得到了社会主流体系的认可。
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游离在歧视的视角下。
《好奇心日报》里提到了一种现在主流人群非常受欢迎的替代方案:合同制度。
这个非常开眼界,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个鸡汤,话说在芬兰还是哪里,你结婚可以自己选择时间,时间越短,那么结婚费用越贵,条款越多,如果时间是一辈子,那么免费,而且还送上一句祝福。
合同制度就是一种时间、条款、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完全自定义的婚姻制度。
用关系合同,来代替婚姻制度,可以完美解决每一对夫妇达成符合各自独特情况和偏好选择的协议。合同能保证公平。
这样一来,无论性别、种族和宗教信仰有何区别,任何人(不仅仅局限于两个人)都可以坐在一起订立合同。
而且,伴侣可以起草条款公平对等的合同。如此一来,关系合同便成功规避了婚姻制度存在的结婚限制不平等和法律规定不平等问题。
同时,合同似乎还能促进社会向着更自由的方向发展。订立关系合同时,各方无需遵循社会规范和先例。
关系各方可以在合同中加入任意自己想要的条款。比如他们可以约定对彼此保持忠诚,也可以约定接受多元开放的两性关系。
比如他们可以约定遵循传统,按照性别分配劳动,也可以约定完全平等,两个人各自承担一半,或者他们可以约定天长地久,也可以定下给感情定下一个期限。
在关系合同里,各方还可以约定今后的居住地、优先 考虑哪方的事业发展需求以及各自承担何种家务劳动。关系合同规避了一刀切式婚姻制度的弊端,让人们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多样性。
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让你想入非非?
5、合同制必然带来的问题
如果真的那么完美,那么像瑞典、芬兰这样自由的民主国家早就开始试验了。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制度的时候,想起的就是如何保障的问题,因为人际关系太复杂了,远远不像商业合作这样目的明确,时间明确,交付结果明确。
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太过模糊了,里面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也有太多的无法监督的地方,太多的模糊地带。
这个合同想要保证实习,所需要的监督成本,要远远超过现有的婚姻制度带来的损失。
当时其实第一个想到的是,现在的很多家暴家庭,很多富豪家庭,很多,,,,随便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甚至于奴隶条约,你也无法说什么,因为是各取所需自定义的啊?
而且这个东西我们还无法界定,对方是真心愿意,还是说被胁迫。
那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老祖宗鸡汤犹在耳边。
而且,就算合同条款看起来没问题,但是合同执行期动不动就是几十年,中间变数太多了。
比如身为家庭主妇和母亲,女方在多年的闷闷不乐后选择出轨,接着法庭判决她必须向比自己更富有的伴侣支付大额赔偿金,以此作为对她生活作风行为不端的惩处。
这样合理嘛?这样不就违背初衷了?
商业中尔虞我诈如此之多,更不用说更加隐秘、更加模糊、更加主观的人际关系合同了。
所以,这还只是一个设想。
6、真正可以设想的方向
当然婚姻制度的过时,是一个大部分民主国家的共识。
合同制度的弊端,和面临的问题也是逃不过去的一个坎。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会有更加完善的替代制度出现,比如新技术的出现,像区块链。
每一样制度,特别是涉及文化观念的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瓦解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的演变,一点点的过度。
就像婚姻法的一点点更改,把同性恋加进去,把同居多少年以后非婚关系加进去,把丁克的权益也开始加进一些援助法条。
思想最先走,行为才开始普及,主流观念开始宽容,到最后国家开始为你竖起臂膀,这都是必经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