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学习一年小结:3.什么时候看中医?什么时候看西医?

中医学习一年小结:3.什么时候看中医?什么时候看西医?

作者: 高山流水_老土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22:13 被阅读0次

    作为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又能从传承上千年的祖先生活经验和智慧中汲取力量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长处?

    一、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诊断病因。

    中医诊病理论叫“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是通过人体外在的体症表现来推测身体内部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施治。

    但面对同样的体症表现,因为水平、经验的差异,不同中医判断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别,甚至大相径庭。于是人们把那些能够准确读取身体外部信息,找准内部病因的中医称为神医。

    史记记载神医扁鹊“可尽见五脏症结”,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今天,借助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在诊病环节,每位中医都近乎神了。

    所以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我们可以首先利用现代医学手段确认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我父亲出现的头昏站立不稳现象,通过头颈部CT发现是颈动脉阻塞导致轻微脑梗,母亲胃部灼热,胃镜发现是慢性胃炎,我的心慌心悸,心脏造影发现心脏冠状动脉右支已经堵塞40%。

    在现代医疗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相当于请到一位“神医”帮我们确诊了病因,下一步的治疗心中就比较笃定了。

    以我为例,虽然我的脸症、腹症和腿症早已揭示我有比较严重的瘀血症,但我本人不胖,血脂不高,血压不高,只是偶尔感觉心慌心悸,做了心脏彩超也显示一切正常,如果没有现代医学手段最终的确诊,我不大可能下决心去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的经方。

    在我身上,这种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大大降低了我未来某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急症看西医。

    在确定身体是出现什么问题以后,我们再来选择该用中医还是西医治疗。

    中医的基本治病理念是扶正祛邪,在通过药物祛邪的同时,更注重对人体自身机能的调整恢复,让人体自愈能力慢慢去除疾病,因此在碰到病程发展较快的疾病时,中医的手段往往显得不足。

    所以当发生心梗、脑梗、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出血,胃穿孔和较大的身体意外伤害等这类可能迅速危及生命的疾病时,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看西医。

    除急症外,还有一些病毒性、细菌性的感染,中医处理不了的,也必须看西医。

    西医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抗生素和抗病毒疫苗,这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学班有同学说,没有西医,他可能活不到今天。我2004年曾感染过伤寒(西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不是张仲景《伤寒论》的伤寒),高烧到41度,人都烧到出现了幻觉。如果没有西医的抗生素,仅靠自身免疫力扛,怕是很难扛得下来。

    三、治疗环节尽量采用中医治疗。

    急症后的康复性治疗,以及我们日常碰到的绝大多数身体不适,最好首选中医治疗。

    既然相信中药、西药两者短期都是安全的,两者长期的安全性都不明确,为什么要尽量采用中医治疗,避免西医治疗呢?理由有以下几个:

    1.相信身体的直观感受。

    动物在自然界生存靠的是本能,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人虽然已经进化成高级动物,但也仍然有动物的本能。我吃西药时身体常常能感受到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肠胃不适和头脑昏沉,而吃中药时就没有这些感受。

    想来道理也很简单,中药采用的都是自然界自然生成的植物,经方里用到的这些植物中国人更是一代代不知道多少人吃了上千年。

    我一直所说的中药主要是指《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剂和用到的药材。张仲景之后,后世历代医家也创造了很多中药方剂,采用了更多的药物品种,这些方剂和药物的安全性,从人体试验的时间长度来看,肯定是不如经方的,更不用说一些偏方验方的安全性了。所以我们该看什么样的中医,用什么样的中药,是另外一个话题要讨论的。

    而西药是纯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自然界中绝找不到这样的东西。双盲三盲试验的所谓“大样本”,最多也不过数百上千人,试验的时间不过数年最多十几年,在数量上和时间长度上都不足以揭示它进入人体以后给人体带来的长期影响。

    “两害相权取其轻”,遇到急症救命时只能用西医的治疗方式和西药救急,但在需要长期服用时,如现代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西药的潜在危害是必须要权衡的。

    2.中医的治病理念更“科学”。

    就像写地址中国人是从大往小写,西方人是从小往大写一样,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体现在中西医治疗方式上。所谓“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西医关注的是病本身,研究到了分子层面,而中医关注全局,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探求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然后根据病因去治疗。

    比如肩周炎。西医把肩周炎叫做“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从本质上讲,西医不认为肩周炎是一个病,或者即使承认它是一个病,由于它是无菌性的炎症,也没有药可以用。对于它引起的疼痛就是用止疼药或打“封闭”。至于为什么“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西医说“原因不明”。

    而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血气渐损,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治法上又分风、寒、湿、瘀各有不同。

    西医在治疗关节、肌肉疼痛时,常常推荐冷敷冰敷,大概是因为西医认为疼痛往往是由炎症引起的,冷敷可以降温镇痛。但在中医看来,疼痛大多是因为体内风寒湿瘀引起,这时候冷敷只会雪上加霜。

    再比如很多人一到冬天手冷脚冷,更严重的甚至夏天都是手脚冰凉。我不知道西医能不能治这种情况,由于没有任何病理性的变化,我猜西医应该也认为这不是病。

    但中医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使四末失其温养,所以手足厥寒。而且还根据阳气不足的程度进一步把四肢寒冷分为手冷至腕、脚冷至踝和手冷至肘、脚冷至膝,用药各有不同。我自己就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都不好意思跟人握手。去年年底分别尝试了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和四逆汤后,手脚冰凉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再比如我去年遇到的口干口渴、出汗异常、便秘这些症状,中医都有不同的病机分析,都能开出相应的方来,而且都比较容易改善或消除。比如我父亲的便秘,主要是由于淤血导致的(很多有瘀血症的老年人都有便秘的现象),这个时候用桂枝茯苓丸就很有效。但以我的西医常识,我同样不知道这些毛病西医该吃什么药,有没有药?

    3.西医动辄挂水的治疗方式严重不适合中国人体质。

    进医院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一瓶接一瓶的静脉滴注给药。室温下水的温度一般在20度左右,而人体的正常体温36度,且人是恒温动物,所以每一瓶以葡萄糖水为载体的药物滴注到人体内,人体都必须消耗自身能量把它们加热到36度。

    西方人是食肉动物,牛高马大,按中医辨体质一般都是热体,所以西方人很冷的天也穿短袖,喜喝冰水,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特别配合他们的体质。西医在疼痛时一般推荐冷敷可能也是基于西方人这样的体质。

    而中国人是长期以素食为主的农耕民族,体质以中性或寒性为多。在本就已正气受损,阳气不足的情况下,还要逼迫人体不断分出一部分能量去加热不断直接注入血脉的寒凉之物,对生病之躯无疑是雪上加霜,特别对小孩和老人更是如此。

    阳气,是中医的表述方式,换成现代科学的表达,就是能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小宇宙,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人体的自我疗愈机能都没有了解得很透彻,但所有的生命活动,包括自我疗愈,都离不开能量。静脉滴注,药物在帮助人体抗击疾病的同时,作为药物载体的低温液体也在消耗人体的能量,也就降低了人体的自愈能力。

    所以对于不同体质的病人,这一正一负抵消后,最后对人体抗病是利是弊,还真说不清楚。最简单的例子,胃寒的人喝杯凉水都会胃痛,大瓶大瓶的凉水直接灌到这类人的血管中,会是什么情况?我知道的不少人都因为某种疾病,经过西医两三周以上的输液治疗,身体后续出现了中医看来严重的阳虚症状,引发各种不适,特别是老年人。

    4.安全风险概率。

    中医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喝汤药,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西医的治疗方式除了口服以外,还有静脉给药和手术。

    我2017年左眼长了一个麦粒肿去医院处理,接受了一个很小的手术治疗(今天的我会先尝试开经方治疗,经方老师讲了麦粒肿的治疗方法),就是切开肿包,用针插进去搅动破坏脓肿组织。这样一个小手术,医生也叫我签了一个风险告知书,详细地告知我这个手术可能会引发的各种风险,看着也挺吓人的。

    而当我们去看中医时,应该没有碰到过哪个中医会拿出一张服药风险告知书来让我们签。这不是说西医过于谨慎而中医就大大咧咧,背后隐含的原因是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式决定了西医引发风险的概率大于中医,引发风险后可能导致的后果重于中医。

    去年7月份看到网上一则消息很是感慨。一位名叫邓琅杰的昆明17岁高二学生,在接受了肛周脓肿根治手术后,引起并发症最终死亡。而这个手术也是一个小手术,就诊医院每天要做几十例。

    院方出具的一份《病故通知四联单》显示,邓琅杰的死亡诊断有8项,分别为:1.浓毒性休克;2.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3.肺炎克雷柏杆菌败血症;4.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凝血功能紊乱);5.肺部感染;6.肛周脓肿术后;7.肛瘘;8.室上性心动过速。

    云南高二男生小手术33天后死亡。

    今年3月4日,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一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治疗哮喘的雾化剂顺尔宁的副作用提示严重告警,称其可引发严重神经精神不良反应。

    顺尔宁是中国哮喘病人包括很多儿童广泛使用的雾化剂,我对它印象深是因为经方老师在上课时曾经强烈抨击过它。

    FDA黑框警告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可引发严重神经精神不良反应!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再大的样本试验毕竟也只是样本试验,普遍应用时总会碰到个例,再小的概率毕竟不等于零,对于那个具体碰到的人也是100%。

    不管是肛周脓肿还是哮喘,中医都有治疗的方法,如果能对中医有所了解,愿意先由中医尝试治疗,不管治不治得好,毕竟是多了一种选择。哮喘病人可以兜里揣着顺尔宁喝中药,肛周脓肿病人可以先喝几剂清热清淤、排脓的方剂。如果喝了中药不再哮喘了,肛周脓肿吸收了,自然就不用再考虑西医治疗了。而哮喘也好,肛周脓肿也好,根据我的学习认知,至少有六成以上的概率都能够被中药治好。

    所以,简言之,身体有问题先用西医确诊,急症先看西医,然后用中医治疗,中医治不好再考虑西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学习一年小结:3.什么时候看中医?什么时候看西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fb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