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动物凶猛》四篇短文,完全不是一样的故事和写作手法,朔爷真厉害。
《给我顶住》,场景式,带入作者并且不断转换附体人物的写法,看得烧脑,也看的过瘾。最重要的还有故事本身,一个局中人谁也想不到的结局,一个男人逃离婚姻,却没有写明目的的故事,看得人摸不着脑壳,却又引起别人的共鸣。爱情,婚姻,真的是有机的统一吗?那为什么结局却是不顾当日爱情的逃离呢?
《动物凶猛》,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本以为是姜文的青春,哪里知道原来是王朔的作品。看到每一个句子,脑海里面都是有画面的,都是电影里面的样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人公(重新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出她的名字)对米兰的那种爱情。明明是特别在乎,却又羞于表达和承认,看到她和别人关系好一些,不是去追求和争取,而是用愤怒和尖酸刻薄一点点消磨对方的所有好感。最后,还是用暴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爱的征服和占有欲。等到老去,才知道悔不当初。
《你不是一个俗人》也被拍成了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并且还是由文中同名人物冯小刚拍的——《甲方乙方》。一个荒诞的职业,一群荒诞的人,写起来读起来感觉起来意义却都是一副极尽诚恳的样子。很多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政府的那些人物,和这些自我催眠去捧人的主人公们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他们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捧上级领导,并且还要与拍马屁区分开来,捧得真挚,捧得有荣誉感,造成了社会一片和谐的局面,但是文中“丁小鲁”的一席话又点出来一个核心问题——捧人的人总是要脸低一些人乃至自我脸低?这和捧出个全社会的祥和气氛的宗旨是相矛盾的。这样下去,岂不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轻视和互相瞧不起,做多只是一部分人心情舒畅?
所以,吹捧这件事,很容易变成了拍马屁,尤其是对待那些有点权贵的人,但是对于需要重建个人价值的部分人来说,又容易在你帮其找回做人自信之后,他却变成了一个见谁都看不上的自负者。
所以啊,大家都是个俗人。
《许爷》。是个很悲伤的故事。篇名用的就是尊称“爷”,但主人公却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憋屈至死的小人物。一个出租车司机,父传的。谁都瞧不上,就想和王朔这帮军队子弟混在一起,但是至始至终,都没被看得起,都没被当个人。极尽讨好,各种羞辱最后还是无法得到他想要的尊敬和认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文章写到尾也没有写为什么他拼了命的死乞白赖的要和这两个混球做朋友混在一起的原因,仅仅是一种处于对上层阶级的攀附和对自身阶级的嫌弃吗?不知可否,但是也无从得知。
既可悲又可气还可敬。可悲的是活了一辈子,弄了个悲剧,掏心肝的对别人好,但是最后谁也没把他当朋友,可气的是看不清真相,执着于和混蛋教什么朋友?可敬的是,无论哪哪,都是个不错的好人啊。
其实在恍惚间,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许爷身上。那种对友情的渴望和不顾一切的付出,但是我的努力和付出与许爷是没法比及的,我的贫穷自尊抑制了我的盲目,在不顾一切之前,我还是会衡量一下是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那根出于自卑的底线还是限制了我的疯狂。
但是那种对于别人的认可的期许和殷切盼望,在我初中的时候和许爷不差多少,只是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甚至是在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一切过往。为了的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是做了很多心理不想做但是又傻乎乎的去做的事。这种附和于别人脸色的友情交往让我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狠狠地鄙视了许多次自己,以至于上了大学之后,变得极度孤僻起来,不再轻易去为了讨别人欢心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这并不是长大了变得懂事的结果,而是对以往的反叛,所以很多时候不仅仅再局限于是坚守自我了,很多时候甚至变成了特立独行的唱反调,故意不合群。
《动物凶猛》是一本好书,四个故事,完全不一样,从构思到写作手法都是完全的崭新。并且在每一个执拗的、可笑的故事中都想起了自己以往的故事,引起了共鸣。
听说王朔的大名很久了,这一本书却是第一次真正的开始去读王朔。朔爷真乃天才也,写得真好,真是一个牛逼的人。
敬佩朔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