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每天写1000字时事评论
疾病克隆猴诞生:科研的又一次胜利?

疾病克隆猴诞生:科研的又一次胜利?

作者: 糊绿啦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1:03 被阅读3次

昨天,新华网官微宣布,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国诞生。五只节律紊乱的克隆猴登上了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的封面。在多莉羊诞生20多年之后,克隆技术又一次获得了突破。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实现非人灵长动物的克隆,早在2017年,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便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一个星期后,它的克隆妹妹"华华"问世。

克隆猴的诞生曾轰动一时,它被学界称为遗传领域的重大里程碑。但其实,猴子并非多莉之后唯一被克隆的物种,许多国家也曾成功的进行过狗、牛、兔、猫等不同物种的克隆。“中中”、“华华”之所以能引发轰动,最关键的还在于猴子与人类之间极高的相似性。用作试验的猕猴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7.5%,除此之外,猴子与人类在大脑语言组织和复杂思考部分同样存在着共通之处,这些相似性让克隆猴的研究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物种。

这次,节律紊乱的克隆猴与两年前的“中中”、“华华”又有些不同,它们被人为敲除了控制生物节律的核心基因——BMAL1。也就是说,这些猴子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携带有疾病。

于是,它们在诞生后不久就出现了昼夜活动紊乱、睡眠障碍、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表现。对于这些猕猴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斥着痛苦、恐惧和焦虑,它们害怕人类的接近,对于陌生的环境也难以像健康同类那样积极探索、适应。但在科学家看来,正是这些疾病的表现象征着BMAL1基因敲除猴的克隆成功。

科学家解释称,传统模式下的白鼠、果蝇等动物模型,由于与人类的昼夜活动周期、脑结构、以及代谢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很难通过对其研究发现生物节律紊乱的核心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手段。但猕猴与人类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它成了研究生物节律紊乱最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对于这些科研成果,国际同行们大多表示出了称赞和支持: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克隆成年基因修饰猴。这为(在短期内)生产一批无嵌合体的基因修饰猴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克隆猴(模型)对人类疾病研究有重要价值……”

“这是一个新颖的模型,对疾病医疗手段研发极为有用……”

但无论是1996年的克隆羊多莉、2017年的体细胞克隆猴,还是前不久的基因编辑婴儿。伴随克隆技术发展的始终不乏反对的声音,毕竟由它带来的高风险、低成功率、伦理纷争和技术矛盾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从克隆技术诞生,到如今疾病模型猴的出现,只过去了短短23年,技术的发展和科研的成果还远远谈不上成熟。在那些仅有的成功案例背后,是无数的失败和死亡。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每年约有150万只实验动物因生命科学研究而死亡。

在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背后是260枚胚胎,它们被移植到63个代孕母猴体内,最终只获得了2只健康存活的克隆猴,另有2只出生不久后死亡。

在五只疾病模型猴诞生之前,有一批猕猴一样被敲除了BMAL1基因,科学家选取其中疾病表现最为明显的一只对其进行克隆,这样才有了如今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五只猴子。

这是克隆技术仍然难以避免的高昂代价,为了科研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无数的动物从出生开始,便以某种试验品的身份存在着。

当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之后,克隆人也就变得不再遥远,尽管科学家团队明确表示:“我们不会也没有任何打算进行克隆人的实验。之所以要克隆灵长类动物,是因为它们是研究人类精神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最佳模型。”但没有人能保证那些极端的功利主义者永远不把目光投向克隆人的领域,从克隆羊诞生之初,关于克隆人的未知和恐惧便始终存在着。

假如人类真的被克隆,传统的生育观念和伦理道德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那克隆人又是否能真的作为人类而存在呢?

技术的发展无可厚非,它是人们对这个神秘世界的不断探索和了解,但这些了解如果是建立在不断的伤害和死亡之上,“打着为人类做贡献”的伟大旗号而毫无敬畏,最终的成果又是否会像想象中一样美好。

技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期待着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抵抗疾病、延长寿命,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急躁而功利,想要一鸣惊人、领先世界、填补空白,于是就出现了韩春雨的造假论文、贺建奎的基因编辑......科学家们自豪的宣称,在疾病模型猴克隆领域,中国有望在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中抢先一步。 但愿,这是技术的进步,而非急功近利的开始。

这一次,人们并没有像反对基因编辑婴儿一样反对疾病模型猴,因为接受实验的并非人类,而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强调着一切试验过程都严格遵守着相关法律,疾病模型猴的产生非但不会增加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反而有利于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

在全球 亿人口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科学实验的内容和流程,也就没有资格妄加评论。科学的进步是否一定需要无数的死亡作为代价?如果是,又该怎么把这些代价降到最低?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们是在为拓宽不同领域的边界而努力,只是担忧仍会存在,如果科学成为了某种急功近利的工具,那所谓的科研成果又还剩下多少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疾病克隆猴诞生:科研的又一次胜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w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