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

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

作者: 婴宁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8-08 16:52 被阅读0次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做好事,你既不应该强迫他,也不应该不管他:你应该「影响」他。「通过控制你能控制的东西 —— 也就是你自己 —— 以及放开其他东西,你可以帮助你所参与的各种系统变得更适合它们的功能。」这是塑造。——万维钢

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5有节课,讨论的是怎样应对生活中的不合理。他说有三个方法: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并且这三个方法正好大致对应传统的法家、道家和儒家。

法家不是现代的“法治社会”、“王在法下”,而是千方百计地控制老百姓。惩罚、奖励、明文规定的制度和“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之类的诡计,本质都是控制手段。

道家“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理念,几乎就是自发秩序。西汉之初用黄老之术治国,是古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老百姓日子过得最好的时代。但道家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自发秩序都是好的。更重要的是,面对重大危机时没有什么有效手段。

专制时代的儒家,主要是礼法教育,也就是给人灌输一套等级规矩,让你从内心深处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儒家教育之下,中国人时刻准备着对父母尽孝、给皇上尽忠,不太讲自我。这不是硬性的控制,而是软性的塑造。

现代中国人人平等,讲究自我实现,礼法灌输那一套早在一百年前就被新文化运动给否定了。但如果把儒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术”给抛开,只留下“要塑造,不要控制”这个“道”,却正好是一种极为高明的应对复杂事物的办法。

常用的三个塑造方法:改变环境、建立文化,第三个也是最根本的塑造方法——自己出来给别人做个榜样。

第一是改变或塑造环境。我们熟知的“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改变环境。你不能强迫一匹马喝水,但是你可以把它领到河边,也是改变环境。你相信久坐对身体有害,就弄个站立式办公桌;你想天天出去跑步,就把跑鞋放在最触手可得的地方,也是改变环境。

第个是建立文化。现代领导力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考评去搞奖励和惩罚,而是提出一个愿景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心甘情愿地跟你去一个他们自己不会去的地方。为此你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文化,让人们内化公司的价值观。像乔布斯那样弄一个扭曲现实力场,让人认同你的价值观,这是最高级的领导力。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塑造方法,是自己出来给别人做个榜样。

“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适合很多场景,不局限于应对生活中的不合理,也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家庭教育。如果把这三个方法放在一条线上,控制应该在最左边,自由放任应该在最右边,而塑造则是在大约中间的位置。

在家庭教育中,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三者的比例大致是10%、40%和50%。也就是1:4:5的关系,三者中,“塑造”是核心。

塑造为控制和自由放任提供了参照。塑造(改变环境、建立文化和树立榜样)做得好,自由放任,便是在设定的环境里,在建立的文化价值观氛围中,照着家长这个榜样的自由放任。这样的自由放任是在边界内的自由放任,可以任马由缰。这种情形下,就不需要太多的控制,只要兜住底线、明确规则即可。这样,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三者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有活力、有主动性、有创造力又不失控制,所谓“母慈子孝”。

如果塑造的工作(改变环境、建立文化和树立榜样)做不到位,自由放任就是无边界的,随时会有失控的危险,这自然就会带来控制的加强。控制带来压抑,压抑带来对抗。这样,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三者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就会只剩下控制,而且控制会越来越加强,结果只能是家庭关系紧张,甚至是一方或双方崩溃,所谓“鸡飞狗跳”。也就是,塑造做得好,控制和自由放任都会从线的两端向塑造靠近;塑造做得不好,就会只剩下控制。

一定的控制或适当的控制在任何组织都是必须的,而在家庭教育中,适当的控制守住的是底线和原则,制定的是规则。李希贵校长《家庭教育指南》的前两条原则,分别是“咬住底线,放大空间”和“少用权力,多用规则”,这里的底线和规则,就是控制。关于底线,李校长写到:底线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之上,尽量不再对孩子做过多的纪律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如果除了底线你仍然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那么,孩子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就会形成胆小怕事、不敢当担的性格,他的创新意识在家庭里就已经被扼杀。每年孩子生日时,给孩子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充分说明理由,但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还应确定,如孩子达不到底线要求,会采取那些惩戒措施,如吃不完蔬菜不得吃肉,完不成作业不得玩玩具等。

而规则不同于底线,家长不可单方面制定,必须通过与孩子协商产生。同样,规则之外,家长也不可以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与孩子商定规则要简单、具体、直接。许多规则往往是在赋予孩子权利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约束。如,在同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你有权拥有密码,有权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不定期检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控制、自由放任和塑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hh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