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保持自学路上的执行力

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保持自学路上的执行力

作者: 思南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16:20 被阅读39次
    0.jpeg

    在我写了《从英语翻译到人工智能:我如何用两年时间跨界转行》和《我是如何自学编程的》这两篇文章后,得到最多的称赞可能是关于我的“超高执行力”。每次我看到类似留言,我都会有点无奈地笑笑。有太多与执行力关系不大的事,总被人们盖上“执行力”这顶无比好用的归因帽子。在我看来,这颇有点避重就轻、以勤奋战术掩盖懒惰战略的味道。姑且把“执行力”算作“战术”,把“规划”算作“战略”,这篇简单写一写职业生涯中的“战略”与“战术”吧。

    战略篇

    “执行力”确实重要,但还有比这重要得多的东西——「方向」。「方向大于努力」这句箴言我在文章中微博里写过不止三五遍了。如果你选错了方向,执行力越高反而会越加速远离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大多上进的人都花过很多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执行力”,比如写清单啊用番茄钟啊早睡早起啊。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否也花过相当的时间在思考自己的职业乃至人生方向上。如果一个人想了各种办法来提高自己工作学习的效率,却没怎么花时间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那多少有点不对劲、不明智吧。

    最近读了 Tim Urban 的一篇长文《How to pick a career (that actually fits you)》,他详细写了如何为自己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做规划的方法论(文章链接见文末,我之后也许也会转载分享)。他的方法论有效无疑,但我认为对于二十多岁已经离开校园的人来说,似乎只写了两种常见场景中的一个。

    image

    Tim 提到要寻找“想做的工作”与“能做的工作”的交集——先从不同的维度上设想所有自己向往的工作,再回到现实根据种种标准列出自己能做的工作,最后找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然而,依然拥有很多想象空间和选择余地是一种生活状态,但还有另一种眼下只有两三个选项的生活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前一种生活状态会逐渐缩水,后一种生活状态会成为常态吧。比如,对于还在选择大学专业的高中毕业生或选择就业方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大可以也应该尽量大胆想象,扩大自己的潜在选择空间;但对于已经开始工作几年,甚至已经结婚生子的成年人来说,也许连找到除目前生活方式或职业外的另一选项都并不容易。

    如果你还很幸运地处于第一种生活状态,那耐心读一读 Tim 的这篇文章,就算花几天几周的时间读完也很值得,读完必会有收获。

    但今天我想简单写一下成年人的第二种生活状态。当你手上只有非常有限的选项时,该如何做出重要的职业选择呢?还是拿我自己做例子吧,因为对我而言最熟悉也最真实。

    1.

    关于我为什么在三年前为自己选择了转行到自然语言处理工作的原因分析,我在旧文中已有扼要的叙述——「钱」「兴趣」「擅长」三个关键词。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对三年前的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有很大选择空间的状态。打破已有专业的固定思维,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调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但这其中的选择空间其实很小。

    如果你在开始工作前就有家里资源帮衬,那很幸运,选择也会更从容些;但如果你只是一穷二白,那就最好不要把「钱」的重要性排得太往后。请留意,这里的「钱」有“当下的钱”与“长远的钱”之分真正看重钱的人想赚的肯定是“长远的稳定的钱”,而不是“当下的高风险的钱”。比如我在三年前作出决定时,首先考虑的是“毕业十年后能靠一份普通工作赚到的钱的总和”,而不是“当下就能拿在手里但未来不保证能持续的钱”。所以我在研究生课余时间里花了大量时间在家上 CS 网课,而不是出门去咖啡馆餐厅打工赚零花。

    我认为,一个真正靠谱负责的人是会认同并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道理的人。努力不要成为一个意见比存款数字多的人,也要远离那些热衷夸夸其谈点评天下的穷人。

    2.

    我想花更多笔墨聊聊自己更近期的一个职业选择。

    前段日子,我看到爱丁堡大学正在招明年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博士生,有 funding,名额也不少(链接在文末,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如果你也是 NLP 业内人的话,你会知道爱大在业内的地位不言而喻。一开始我刚看到消息时非常心动,还没申请(且申请也不一定成功…),心里就已经自动罗列起了申请去爱大读博的种种好处:

    有一个爱大 NLP 方向的 PhD 必定对跳槽升职涨薪都有很大积极影响;读博能加深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个可以整合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完整时间段;读博期间能认识很多业内专业人士,有助于拓展职业机会;可以和一小群背景多样但都很聪明的人朝夕相处;博士期间补助足以支持生活;英国博士三年即可毕业,比大部分国家的博士项目节约1-3年;我几年前去过爱丁堡,很喜欢那儿;我在英国有几个好朋友,可以顺道去拜访……

    但我没有立刻就去找导师发邮件,不立刻有所行动也不是因为拖延症,而是我觉得自己要先从看到这则消息的兴奋劲儿中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么做对我职业生涯甚至人生的影响,再做出具体行动。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以问题引导自己思考,然后……我就冷静下来了,决定不申请爱大博士项目,也决定了不会再犹豫考虑其他大学的读博机会。这两个问题是什么呢?

    (1) 想要读博,有多大因素是为了一个名校博士 title?如果我永远不可以向不相关的人提这件事,那还剩多少动力去做这件事?

    我想了想,如果一辈子不能向别人提到这个名校学位,我大概只剩 70% 的动力想读博。

    剩下的动力其实有一部分来自“想和一小群特别聪明有趣的人一起工作”这个欲望。因为我觉得大多数普通工作环境中,还是庸人笨人太多……但读博是满足这个想法的唯一途径吗?答案也是显然。

    (2) 假如四年后我顺利拿到学位,那将来的职业生涯真是我想要的吗?

    虽然这个博士只要三年,但却是在一个单一、特定、狭窄维度上的三年。并且,算上博士之前积累,已经在一个领域投入那么多,绝大多数人会因为沉没成本而一头在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在这个领域做科研或去工业界当二三十年的工程师——我相信对于真心热爱的人来说,这是个很让人向往、心安的前景;但这个想象当场就让我冷静了——我可从来没想过要以 xx 工程师的头衔退休呀!

    我对自己四十岁的想象,一直是快乐充实的全职妈妈、兼职作家、兼职经商。虽然对技术也感兴趣,但我从没想象过自己四十岁时会是个快乐的全职工程师……

    一生太短,你只可能在你热爱的领域做出点小成绩。

    我其实很喜欢做生意开公司这件事,但心里总觉这是一件“很久以后的事”。

    前几日,在兴致盎然地读特朗普的《做生意的艺术》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未以相同水平的兴趣去读一篇 NLP 的 paper,或自主去解一道编程题。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应该正式规划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这项事业了。

    其实,对我而言,编程也好,计算机语言学也好,短期(10年)内追求做一位称职工程师也罢,在我心中的定位都只是用来“糊口”的工作。生活在一个普通人有机会通过自学就进入收入中上行业的时代,我很感激,也很认真对待这份工作。但如果选择读博,那我势必会在一个只是用来“糊口”的工作上花掉太多该用来“过我真正想要的人生”的时间精力。

    想到这里,我最后给自己的答案已不言自明。

    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的职业赛道选择,也不妨以这样“直击内心”的问题来引导自己思考,寻找对自己目前情况来说的最优解。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疑惑,三年前我面对的选择与现在我所面对的并不同。独自探寻这个步骤,是没法由别人来代替的。

    战术篇

    在我看来,最大的执行力永远来源于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专业是家长强选的,工作是长辈安排的,伴侣是父母决定的,那他每天早上能有多大的动力起床面对又一天被安排的生活呢?

    反之,如果你面前躺着一本薄薄的习题集,是两天后应聘心仪职位面试题的题库,大多数人肯定很有动力去翻那本习题集——每多看一道题,就多一份对面试的把握呢!假如人生也存在这样一本习题集的话,每多学一题,就多获得一分对人生的把握,那谁还没有执行力去看呢?

    不过,学会掌控自己人生这件事,确实需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习惯、学习。就像 Tim 在文章开头所说的,越来越多的人前二十二年人生都是由家长、学校、政府安排,从二十多年的惯性漂流中猛然换成自己游泳,一时半会儿换不上气也很正常。

    把当下作出的选择与对未来人生掌控感连接起来,有个非常好用的思维工具:「Visualisation」可视化的预想。即去大胆想象未来目标达成的情景,越具体越好,越细节越好

    五六年前,我决定去英国留学时,也经历了一番犹豫和挣扎,因为在上课的同时还要 DIY 申请材料、准备语言和签证,压力不小。那时大大减轻压力的一件事就是静下心来想象一年后在英国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景,意识到那些期待中的场景是由我当下所做的每一步准备铺就而成的——这不就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掌控感吗?这种有些陌生的掌控感却给我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附言

    「战略篇」与「战术篇」的篇幅与它们的重要性相对应。
    .

    参考链接:

    《How to pick a career (that actually fits you)》https://waitbutwhy.com/2018/04/picking-career.html

    Support: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gnitive Science: PhD,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https://linguistlist.org/issues/29/29-3874.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保持自学路上的执行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hl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