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一件事,最关键的不是制定计划,而是你能否从中持续收获“成就感”,或者更专业的说法,正向激励。
正确的做法是:
用难以放弃的方法,更易获得高回报
要想做好一件事,并得到高回报,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用难以放弃的方法,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
一步一步地向上突围,进而取得很好的成绩。
就拿学英语来说,也是如此。
很多人在还没入门的情况下就已放弃,更谈不上用英语创造价值了。
01 结果导向?NO!你需要更专注过程!
起初,还非常积极,每天在朋友圈打卡背单词。前不久偶然问到,计划执行的如何?回答很无奈,说头一两个月完成的不错,但怎么坚持都感觉进步不大,后面就懒得努力 了……
你看,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没有包括你)都会把目标定得很宏大,认为这样才显得特别有意义,但执行起来呢?
我们都知道如果每天坚持用1小时背50个单词,一年 之后肯定能背完托福8000词,哈佛剑桥不再是梦;也都知道如果每天坚持阅读英文原版书1小时,几年后肯定写英文邮件小菜一碟,商务英语碾压同事……(谁都知道!)
可 问题是,目标太遥远,根本看不到希望:才背了一个单词,还有数不清的单词要背!才看了几页书,还有几十本没看!现状和结果之间的差距,让我们背负巨大的压力,不 断焦虑,放弃是迟早的事。
《圆桌派》嘉宾许子东分享过一个成就感公式:成就感 = 你的能力 / 你的理想——如果设定的理想是200分,能力却只有10分,那成就感就只剩 0.5了,过大的目标只会带来挫败感,而非成就感。
行为科学家福格曾提出了一个Tiny Habit Method(微习惯方法论),他认为:要想培养一个好习惯,应该做到Take baby steps——从最简单、毫不费力的步骤开始。
想要做好一件事,最关键的不是制定计划,而是你能否从中持续收获「成就感」,或者更专业的说法,正向激励。
正确的做法是:想要实现大目标,必然要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务,简单、方便执行,完成之后又有激励奖赏作用,你就会爱上重复执行。
02 总是放弃?NO!你需要更享受成功!
如果你的计划是「每天学30分钟英语」,这个步骤够简单,也很好执行,特别棒!
但是,你下班了,吃了饭,洗了澡,又玩了游戏,刷了微博,不知不觉12点了。你要 睡觉了,躺在床上,才突然想起:哎呀!今天是不是还没学习?
你信心满满制定了计划,最后总是不了了之,知道问题出在哪吗?
哈佛大学学者查尔斯,提出习惯的养成存 在“暗示→奖赏→惯常行为”的路径。
坏习惯的回路往往更短,即暗示直接、奖赏回馈迅速。
比如:下班回家看到床(直接暗示),躺下(惯常行为),马上觉得舒服(回 馈迅速)。这样积极迅速的回馈,会让你的大脑感到兴奋,刺激你重复做这件事,碰到美食“好吃到停不下来”也是这个道理。
相反,好的习惯,回路更长,暗示不够直接 ,奖赏回馈还特别慢。
比如,很多人都想学好英语,但很少人能坚持,因为英语好这个最终奖赏,并不是背几个单词就能马上达成的,缺乏正向回馈,没有成就感,你自然想放弃。
过去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哈佛大学学者,针对1975-2003年所有美国创业者所做的研究表明: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是习惯性再次失败,相反,曾 经创业成功的人,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50%。
因为失败太多的人,会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
03 完美主义?NO!你需要原谅不完美!
我相信,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
计划每天要背50个单词,辛辛苦苦坚持了两周,某一天回家太晚,实在太困了,就对自己说:“算了,明天再说吧。”
到了明天,下班太 累了,安慰自己“反正昨天也没看,那就再休息一天吧”。
时间一长,你心里会想「反正也坚持不了,那就算了吧」。
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为「all-or-nothing」(“全 或无”思维),是指以绝对化的思考方式对事物作出判断,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举个例子,你在节食,三餐只吃水果,坚持了很久,有一天忍不住多吃了一块蛋糕,你会 感到懊恼、悔恨,觉得吃一块和十块区别不大,只要出现了一点瑕疵,就认定节食计划完全失败,干脆开始暴饮暴食。
这种心态是完全错误的,它就是造成你计划破产的罪魁祸首。
要知道,即使某天的目标没有“完美达成”,也不必沮丧,更不要产生“既然都失败了,索性拉倒吧”这种抵触情绪,而是应该以此激励自己,明天可以更好!
(此文摘自己网络文章,觉得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