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加入了一个精进社群,社群里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向上,不仅积极在社群里进行自我介绍,告知群成员她的价值,更是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进步。不会像平时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是背后用功,人前却说自己啥也不会。
群里有位规划管理师,非常活跃。看着她的头像以及她的名字,看起来她像是专职做营销的。但她很少分享她工作上的内容,分享的只是她工作中与人怎样交流沟通的内容。但是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热情、她的张力、在她的感染下,我觉得我也得马上做些什么,向她看齐。这或许就是她所说的吸引力法则的践行。
她在群里分享她在读书群的所见所闻,她怎样用笔记记下每一个人的名字并备忘各自能够提供的服务,怎样主动去朋友圈去给朋友评论,怎样让别人跟你有聊下去的欲望。她说:“都是别人主动来加我好友的”。她的社交能力让我自愧弗如。
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别人形容我沟通能力特别强,能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而且大家对我的评价也都不错。但也顶多就是获得不错的评价。想建立更深的关系或者更深一步的交流似乎不太可能。
假如我转行做营销的话,可能就会让人觉得目的性太强,似乎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捧场支持。这也让我意识到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虽然都很高能,但是链接却非常少的原因了。
我的语言能力的过于匮乏,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自己为自己找了个理由,“体制内,谨言慎行”,其实就是没有语言沟通时的好的语句的积累以及刻意练习。
昨天早上在刷题的时候看到她依然在社群里很活跃,群里的人也都被她带动的活跃起来。我仔细的一条一条看她分享的内容,细细品味,并保存,感慨自己要学的东西的太多。但没想过跟她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可能是手滑,也可能是自己点开她的名片加好友的那段记忆消失,反正等我再打开手机时,看到的便是这位社牛已经通过我的好友申请。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无意之间点到了好友申请,因为申请好友的话非常简单,不像我平时申请好友的风格。
我看过很多关于沟通和影响力的书,也非常认可书中的内容,但怎么运用到实际中,让产生实际效果,却不得要领。
我认识到了我的局限性,更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而且热情,善于分享,我喜欢这样高能的人。也感谢明明之中的误点。勇敢的去迎接这些冥冥之中的蝴蝶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