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的看的蛮久的,所以我可能有点记不太清楚有的情节了。而且我觉得外文书有个对于我来说的困难就是,我记不太清楚配角的名字,因为可能隔了几章出现,主角倒还好。
所以对于第一部,我写比较就简单梳理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些故事情节。
我看的这个版本,第1章是人物关系表,记不得名字可以往回翻,可以说相当体贴我这样的读者了。笑cry~
第2章的引子是关于【消失】这个词的含义,在文中其实也有这个词的意思
她感觉到一种东西,一种非常具体的存在,围绕在她和其他人,以及所有事情周围,之前她一直都没有感觉到。现在这种存在正在打破周围的人和事,显露出自己的面目。她的心开始狂跳,根本无法控制。周围的人在天台上走来走去,他们的叫喊声、烟花和鞭炮声,就好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遵循某种崭新、陌生的规则,这让她觉得恐惧。她觉得极端恶心,我们说的方言让她觉得很陌生,我们湿润的喉咙、口水浸湿过的词汇让她觉得难以忍受。
莉拉说那种感觉就是“界限消失”,那一次她感觉非常明显,但那不是第一次。比如说,她之前经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一个人、一样东西、一个数字或者一个音节,会打破原来的界限,改变形状。
她第一次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打破了它的界限,展示出可怕的本性,这让她非常不安。她第一次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打破了它的界限,展示出可怕的本性,这让她非常不安。
其实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再结合小说情景,我觉得莉拉应该是开始认识到自我世界和现实世界了。尤其在这个概念里面,有莉拉的哥哥开始逐渐发生改变的苗头显现出来。
第3-10章童年期
包括了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怪人的想象和两个人一起去找洋娃娃,莉拉童年非常聪明,莱农和莉拉的友谊,比较特别,莱农很较劲觉得自己比较笨,莉拉是天才什么都受到老师夸奖。
第11-41章完,青春期
青春期比较多,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变化和情感发育变化,造成的系列事件,直到莉拉结婚第一部结束。
这个莉拉因为家庭原因,父母不让上学了,开始工作。莱农家庭比较好,还是继续上学。但是这样会造成两个女孩子分水岭了。
有时候,我会深深打动于作者对女性那种细腻特别的情感描写。比如莱农小时候读书,会和莉拉比,觉得莉拉天才,她自己自卑又嫉妒,但是会努力学习赶上莉拉。莉拉呢,是很特别的女生,莱农受到欺负会保护她,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莱农,也会帮莱农改文章,就算她后来没有继续学习,她也努力做好。两个女孩子偶尔开玩笑,我也能品味其中的微妙好玩。
不过,这一部还是会让我心疼莉拉,尤其是当莉拉虽然天才但是没办法继续学业的时候,我就会很明白那个小学老师的叹息和哀婉。还有莉拉被讨厌的男的追求,家人纷纷只能看到自己的受益之处威逼利诱莉拉同意婚姻的时候。当然莉拉后来当然通过自己的聪明,选了和另外一个男的结婚。
在莉拉身上,我总是能感觉到一种宿命感还有坚韧的抗争主义,尽管后来发生的事不如人意也让我意难平,不过未知的前方,谁也不知道你此刻的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的。
在莱农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她从小和莉拉天才一样的人在一起,自己小时候普通,但是后面继续学习,也很努力,所以后面的路当然不同。突然想到有句话说的是,不要因为月亮的光芒耀眼,就觉得忽略了星星也会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