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信,瑞宣也看见了老三,活泼,正直,英勇的老三!他舍不得把眼从信上移开。他的眼中有一些泪,一些欣悦,一些悲伤,一些希望,和许多许多的兴奋。他想哭,也想狂笑。他看见了老二,也看见老三。他悲观,又乐观。他不知如何是好。
被别人传说成已死亡的老三来信,瑞宣知道他的近况,喜极而泣,内心有喜悦,有悲伤,心情复杂,多半是兴奋的心情。他们毕竟是同胞兄弟,血浓于水,千丝万缕的亲情,在此时此刻显露出来。
细腻的描写,代入感极强,人物情感世界展开示人,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老人还是感到一根针一根针似的小细寒风,向脑门子,向肩头,继续不断的刺来。尽管老人把身子蜷成一团,像只大猫,并且盖上厚被与皮袍,他还是觉不到温暖。
小细寒风似针刺,老人感受到寒风刺骨,向脑门,向肩膀刺来。他蜷缩成困,像只大猫,虽然全身盖上厚被和皮袍,他依旧得不到温暖。只有炕洞里升起一小炉火,他才能舒舒服服地躺一夜。代入感极强描写,读者像看电视剧似的,直观真实。
他们的面皮只有那么厚,一揭开就完了!一次游行,两次游行,三次五次游行,既不敢反抗,又不便老拧着眉毛,学生们就会以嬉皮笑脸去接受耻辱,而慢慢的变成了没有知觉的人。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
热血有为青年应该是不顾一切,抛妻弃子,去奔赴国难的狠心与决心。瑞丰不知怎样才好,他恨自己没出息,没有这样的勇气。
瑞丰看清楚现实,所谓的游行有点浮于表面,三番五次的游行既不敢反抗,亦不敢拿生命去抗争,最后效果极差,只能行尸走肉般去接受耻辱,逐渐变成麻木,失去知觉,苟且偷生。
可是,没人来问他什么。他很失望。过了一会儿,他明白过来:人类是好争胜的动物,没人喜欢谈论自己的败阵;青年们恐怕特别是如此。
有好几个少年,一见面都想过来跟瑞丰说话,他们像心中有点鬼似的,瞭了他一眼,便一低头赶快躲开。
瑞丰看着青年们的表现,也明白了他们的心理,大家都争强好胜,但面对失败,往往不愿揭开伤疤,不愿直面败阵,逃避是最愿意做的事。他们的行动表示了无可奈何,却还要争强的心理。
老舍先生的作品越看越喜欢,人物形象的塑造丰满成功,值得细细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