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 上篇 -童年游戏

作者: 道貌岸然的鬼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20:23 被阅读33次

1 童年游戏

七岁八岁时,我正在小学读二三年级,那是一段浅显又昂贵的时光,一个懵懂无知人格开始塑造的时间段。

个人感觉很幸运,那个时候科技没有那么发达,还能让我享受到没有数码,没有辐射的质朴的生活。

如今回忆起来,逆着时间长河到那个纯真到白纸的时代,印象最深刻最容易引起深思的就是各种儿时的游戏吧,不管是户外还是室内的,不管是双人还是多人的。

七八岁最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也是开始喜欢幻想的年纪,哪怕一张纸一个玻璃弹珠都要能玩出无数的花样来。

比如光是一张纸就能用来折飞机比谁射的远,能折青蛙,鹤,蜻蜓等各种小动物形象,能折纸炮,四相卜卦仪(这是我胡诌的,东西南北折纸太难听)等可以互动的道具。

东西南北折纸

而其中最火的就是用来折纸包来进行PK,名为拍纸包的一个游戏。就是把一张纸纸折成一个正方形的纸包形状,和小伙伴的纸包一人一拍一下,用拍下的风力把对手的纸包从正面拍到反面,没拍成则换个人交替进行,拍翻对手的纸包的可将那个被拍翻的纸包收归自己所有。这游戏可单人可多人,打起来贼有意思,玩到兴起就忘了时间,有时还会因为游戏中细节的争执而动手打架。

拍纸包

跟拍纸包类似的应该还有拍画儿,画儿指的是一种火柴盒大小的连环画,很薄,上面的画一般是葫芦兄弟动画片或者说三国水浒的一些画面。游戏规则和拍纸包一模一样,不过因为画儿很轻更小所以玩起来技术也有些差别。本来想放图的晚上找好久没找到,看来岁月还是抹除了一些存在的痕迹。

那个时候经常是用装鞋子的纸盒把纸包画儿之类的宝贝收在一起,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每次打开看到收集的满满的纸包,画儿,弹珠时,那种炫耀的快感,简直几倍胜于现在小说的装逼打脸,可能因为幼稚,所以纯真,所以快乐的更简单吧。

像玻璃弹珠也有许多种玩法,而人气最高的两种是弹(tan)弹珠和敲弹珠。

打弹珠

弹弹珠是指弹珠放在地上,像打台球一样用手指瞄准敌方弹珠弹射出自己的弹珠,一旦击中即可收下对方的弹珠。小时候觉得挺考验技术的,方言就是“看你眼水好不好”了。弹珠弹射距离可能比较远,所以一般是在操场这种室外场地,又为了用手指弹起来更方便往往会采用各种舒适有利的姿势去玩,一不小心就或趴或半跪在地上,使得裤子袖子全是灰尘泥巴。

而敲弹珠则是需要一个墙壁和以墙壁为界划出一个长方形的区域。开始时将弹珠往墙上一敲使其弹出去,但又不能弹出区域范围。然后玩家双脚尖以自己弹珠为中心并拢,用手拿起弹珠往其它角色的弹珠位置扔去,如果击中则可收下对方的弹珠,但同时自己弹珠不能出界,不然会收起放入公用区域。

这个游戏因为需要一面墙壁,而敲起来时对墙的震动的声音其实挺大的,所以在家旁边玩的正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幕幕场景,以围墙为界的因为把墙砖敲出个洞被主人家骂跑,以房子墙壁为界的因为声音吵到房子内的人被追着打骂。

不需要道具的游戏也有很多,比如跳绳,跳格子,以及吹哔哔等等。而其中最有意思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警察抓“瘤子”(方言里指混混、歹徒之类的人)了,这个游戏贯穿了我整个小学时代。贯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小学从二至六年级都经常和班上同学一起玩。

这个游戏规则也很简单,小伙伴们先头朝里围在一圈,数三声后,同时伸出一直手,自己提前选择好手心朝上还是手背朝上,然后向上数目多的那一边人为瘤子,数目少的为警察。之后进行微调,一般数量控制在瘤子比警察多一个至两个的程度。

警察单对单是比瘤子强的,所以一个警察可以抓单个的瘤子。然后双方牵起手来组成多人的整体可以抓对方人数更少的个人或整体,人数相同时,警察的整体更强。

就是这个一个游戏,我现在脑海中都还记得十多个人牵着手“遮天蔽日”地围堵对方的震撼场景及沸腾的激情。

其它的比如墙头挤人、跳绳等活动就不在此赘述了,而其它已经忘却的就只能让它们迷失在记忆的苦海里了!

2  学校

二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还是只有那栋灰黑色的老旧双层教学楼,前后都是细碎石子铺的操场,然后零星几颗我现在依旧叫不出名字的会开花的书,厕所需要穿过整个后操场,食堂只服务于老师,唯一的小卖铺后面还接着一栋废弃的楼房。

然后就是一圈两米高插了碎玻璃片围墙,转动起来会嘎嘎响的掉漆严重的红色大铁门。学校很小,能去的地方更少,但却是我度过了七年的地方。

那时候学校的左边隔着宗祠便是初中,每次上学放学路上经过我都会忍不住往门缝里眺望几眼,这就是我以后要呆的地方?里面的人就是我长大以后的模样?

小学门口是马路,而紧贴着马路的是一条小河。门前那段河水大概五六米宽,半米深,水里没有现在所见的五颜六色的垃圾,还十分的清澈。水质比较好,小虾小鱼常驻如此,偶尔还能看到水蛇。

这小河也是我们班级大扫除水源的来处,每次学校号召大扫除的时候,门前的小河便挤满了提着小红塑料桶来打水的人,欢笑声中一不小心就会溅了一身湿。

我有一个糗事就是提着水上台阶时被一个女同学刻意推了一下,一个不查摔倒在地,半身湿透,引起满堂哄笑。

离校门口五十米左右有个水闸和一个一米多点宽的小桥,河岸有一溜儿的高大的柳树。春天适合折细嫩的柳枝做头上带的花圈,夏天茂密翠绿也能带来一种阴凉的感觉。

在那柳树上,我看过一只很漂亮的翠鸟,和小学课本上描述的一模一样,细长的喙,色彩靓丽精神抖擞的羽毛,还有那从水上一掠而过嘴里便多了一条小鱼的风采,让我炫目的驻足良久,直到它消失在我视野之后许久,才再度买不离开。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每次经过我都会往那颗它停过的柳树多看几眼,希望能再度窥见它的身影。

可是很可惜,从那之后我只见过一次,那次都只是没有多余动作的一晃而过,让倍感失望。话说课文中描写翠鸟应该居住在水边的峭壁上,可是我们那旁边最近的小山也在一里开外,而且小山旁边也没水,为何我能在学校门口如此近的地方看到它呢?真是怪哉!

小河上横跨两岸也建了一排房屋,基本都做着学生的生意。校门右边是一家奶茶店和文具店,左边则是卖小炒的,卖炒粉的,卖包子的等各种吃食店铺。印象最深的是包子铺,因为那个大叔每天早上都会骑着老师自行车(现在是电动车)在村子里游走叫卖,包子味道也不错,种类也各种各种都有。

我记得都有以下这些,大小馒头,花卷,白糖包,菜包,肉包,葡萄包,花生包,火腿肠包,烧麦(甜的),小碗糯米饭。而我最喜欢的则是甜的烧麦了,乃至于离开家乡后发现外面的烧麦都是咸的而感到震惊万分。

小卖部后面的废弃楼房也是一大神秘的不可知之地,由于废弃且挤在教学楼和宗祠之间,采光十分差,里面常年幽黑深邃,学校为了学生安全封了楼房的楼梯和大多数地方,但还留了两三个房间用来堆放破烂桌椅等废旧物。同时口头禁止学生到那里面去。

但往往禁止去的地方才最吸引人,因为黑暗和禁令,常有学生偷偷进去探险,不过大多是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我记得冬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偷偷闯进去便看到有几个高年级学生拿个铁奶粉桶在那烧火取暖,顺带抽烟。我们刚进去就被他们凶神恶煞的赶了出来,留下渐远的黑暗与神秘的瞎想。

学校里最后的一个神秘场所就是小卖部二楼的房间,常年锁着门,窗户的内侧也贴满了旧报纸,哪怕一个可以窥视的细缝也没有留下,所以我对其内的情况有过许多或正常或奇诡的想象,直至后来的某天,我作为课代表随老师进入其中才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入门右侧是一个大型的打印机,也是我们那次行动的目的——打印试卷。不过还是那种老旧的型号,墨不足时打印的十分难看,试卷采用的纸质地也很枯黄,类似作业本的那种,还可以见到树木微小的纤维。

房间内还有一个大号的地球仪,还有一个人体的模型,当时没见过世面的我还是相当惊奇的。其内布置拜访下还有印象的就这两样,剩下的都是些类似的教学用品,我怀疑那就是一个教学用品的存放地,不过考虑到我们课程不可能用到地球仪和人体模型,或许是隔壁初中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仔细想想,七八岁的关于“物”的事好像也差不多主要就这些了,而那些物,到如今十多年过去早就模样大变,没有了“物是”的说法,“人非”倒是说对了,可是要等到下篇文章再讲了。

相关文章

  • 八岁 上篇 -童年游戏

    1 童年游戏 七岁八岁时,我正在小学读二三年级,那是一段浅显又昂贵的时光,一个懵懂无知人格开始塑造的时间段。 个人...

  • 童年时做过的傻事与游戏(二)

    上篇文章只提到两个游戏——“抓人”和“mā jiō jī”,这两天又回忆了下童年,发现玩的游戏着实不多。捉迷藏玩的...

  • 游戏童年,童年游戏

    今年塔拉在幼儿园过了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儿童节,正式告别了幼儿时代,迎来了儿童时代。塔拉特别的开心,因为六一这天可...

  • 《爱情游戏》上篇

    骆莫是一个颓废的宅男,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住着二十平米的房子里,那是父母临终留下的,这是他的全部。 每天...

  • 游戏人间上

    我游戏的童年,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童年是属于快乐的,即使什么都不做。 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童年玩的一种游戏...

  • 童年游戏

    21号的作业终于马上浏览人数破两百了,也是个人的新高,努力下一次作业破三百。 下一篇将会写80后玩过的电子游戏,记...

  • 童年游戏

    在我的童年,有一个孤独但快乐的游戏一直陪伴着我。 在我家门前有一条清澈欢快小河,小河将村庄一分为二,夏天的傍晚,起...

  • 童年游戏

    童年游戏 刘文安 走在大街上,一群孩子溜着滑板像刮风一样,冷不丁的从身边呼啸而过,有男孩也有女孩,你追我赶,大呼小...

  • 童年游戏

    本人,女,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贫困落后的农村。记忆中的童年,吃不饱穿不暖。别说玩具或者玩游戏的东西,就连一个白面馍...

  • 童年游戏

    童年的益智类游戏,印象最深的是跳棋。 往往是在午后,闲着无聊的父亲或母亲会跟我玩上几局跳棋。那时候的招数,大多是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岁 上篇 -童年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m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