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儿童文学史》:1927-1937十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

《中国儿童文学史》:1927-1937十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

作者: 叶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15:50 被阅读0次

章节目录

第一节: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矛盾、巴金、老舍、叶圣陶与儿童文学

第三节:陈伯吹、陶行知、董纯才的儿童文学创作

第四节:苏区儿童文艺

张天翼的代表作:《大林和小林》

张天翼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特色:

1、描绘“真的世界”——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揭出本质

2、刻画“真的人”——深入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社会内涵和时代性

3、讲“真的道理”——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和阶级理想的需要培养教育新一代战士

张天翼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1、高度的儿童化

构思——从儿童角度出发,通过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揣度世态,把现实中捕捉到的生动题材,按照儿童所感受到的样子加以描写

语言——对儿童语言的提炼运用,带着孩童的活泼、单纯、稚气和幽默,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儿童的思想认识和喜怒哀乐

2、讽刺和幽默

强烈的现实性、战斗性和鲜明的爱憎;

让严肃的主题以儿童式的天真出现

3、具有一种动态美、活泼热闹,犹如精力充沛的顽童

善于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心理,写出儿童随想随说、随想随做的行为特点。

茅盾的儿童小说创作:

作品:《大鼻子的故事》《少年印刷工》《儿子开会去了》

作品特点:塑造了崭新的、富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儿童形象

小说情节结构单纯明快,语言亲切自然、口语化、富有感情色彩,有较强的感染力

巴金的儿童小说创作:

作品:童话集《长生塔》

作品特点:童话体裁,幻想的情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童话像一首首满含激情的诗,语言优美、清凡,给人较高的艺术享受

语言、内容上不够儿童化,稍显深奥

老舍的儿童小说创作:

作品:《小铃儿.》《新爱弥儿》《小坡的生日》《小白鼠》《青蛙王子》《宝船》等

代表作《小坡的生日》的写作特色:

1、记述了南洋地区的风物人情

2、通过描写儿童生活表达理想的主题

3、奇特的构思,前半部分小说形式,后半部分童话形式,前半部分写实,后半部分是虚幻的梦境

4、幽默俏皮的语言,幽默俏皮,富有表现力

叶圣陶的儿童小说创作:

1927年后,叶圣陶的创作思想由艺术为人生,向艺术为劳动人民发展。

作品: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

作品特点:

1、采用拟人童话

2、在形象的定向暗示中,表现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社会理想

陈伯吹的儿童文学创作:

作品:诗集《小朋友诗歌》、童话诗《小山上的风波》、叙事诗《伟人孙中山》,童话小说《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波罗乔少爷》

作品特点:

儿童诗——朴素、亲切、自然、想象丰富、绕有情趣、语言活泼、在内容上重视对孩子进行爱和美的教育

童话小说——紧密联系现实;运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陶行知的儿童文学创作:

作品:《行知诗歌集》

作品特点:

1、从民歌民谣中吸取的营养形成了行知儿童诗琅琅上口、韵律和谐、音节响亮有力的特色

2、语言朴素明快,注重白描,不刻意雕琢

3、语言较白,美感不足,缺乏回味的余地

4、过于强调教育性,少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美感性

董纯才的儿童文学创作:

作品:翻译法布尔《科学的故事》,科普作品《动物漫话》《凤蝶外传》

科学文艺创作的三个阶段:

1、初期知识作品创作

特点:内容上注重科学常识的普及,文字上平铺直叙,干燥无味

2、1935-1936年间《动物漫话》的创作

特点:力图语言新鲜活泼,在通俗的基础上加强文学性的描写,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上增加趣味性的故事情节。

3、1936年以后的《凤蝶外传》等

特点:

1、将科学知识完全融于艺术形象之中,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用艺术的笔娓娓道来,就像在讲述一个优美动听的童话;

2、语言优美典雅,且不乏幽默风趣,将大自然人格化,赋予动植物以人的形象和思维

3、加强了思想意义,透过动物的特性体现出人的某种精神,甚至还隐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苏区: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白区:由反对激进的、反对革命的势力所控制的地区,特指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国民党控制的区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统治区域的称呼。

红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了一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称为红区。

苏区儿童文艺的两种形式:

1、童谣、儿歌

2、儿童戏剧

苏区儿童文艺的时代特征:

1、广泛的群众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才能,文艺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正确的无产阶级文艺方向。

2、密切配合现实革命斗争,起到宣传革命思想和动员广大少年儿童参加革命斗争,打击敌人的作用,成为党的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苏区红色儿童歌谣的特点:

1、强烈的战斗性

2、饱含着深情

3、深受儿童欢迎的大众化、民族化的形式,常采用对比、比兴、反复、顶针等艺术手法

苏区儿童戏剧:

作品:《武装起来》《快快归队当红军》《无论如何要胜利》等

特点:

1、根植于现实斗争土壤,反映根据地革命斗争真实、及时,反映面广泛深刻

2、形式短小灵活,人物集中,剧情紧凑,以独幕剧、活报剧居多

3、剧本粗糙,政治宣传内容突出,缺乏精细的结构,艺术价值不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儿童文学史》:1927-1937十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mw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