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有好学者,买资料书籍众多,雄心勃勃,要考班里的第一,然而书籍买得虽多,不愿认真学习,买书虽高调,读书不用心;有班里学霸者,专心于几门笔记资料,总结反思,费劲记背,虽不见所买书籍如山,成绩却名列前茅。二人成绩一好一坏,只是因为用心程度不同。
然而学霸用心记背知识,对于知识背后脉络,知识间的联系,却不愿多加过问,每每遇到更深的疑问,心里安慰:“考试总不考这些。”有专注学术之人,对专业所遇的内容,从不愿轻易放过,每每发问:“从我已经学习的内容中,怎么能够推导出这样的知识?”于是寻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找其相同之处,辨其差异之处;上升到知识的基础,建构出知识的体系。前者之学,学成应付考试的能人;后者之学,学成专业领域的大师;二者成就不同,也是用心程度不同。
然而,专业领域大师自负于所学的内容,把专业知识作为自己身份美誉的根源;即使享受所学之乐,也仅仅是在来回倒腾熟知知识,乞求偶然撞出新的发现;而有有志者,面对浩瀚人世的纷繁现象,不愿视自己所学一隅为人类智慧之精华,于是考察人类学识之联系,建构人类各领域的联系,构建出一切知识的根本,探寻存在者之存在的哲学体系;至此之后,人类知识包揽在上通下达的哲学体系,不再琐碎或彼此隔绝,有着活生生的联系。
哲学家中,有苟求一隅的“聪明人士”,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圣人”,有建构天上地下大一统体系的“大哲学家”。专业大师、聪明人和圣人、大哲学家的区别,是各者用心于学的程度不同。
当今有好勇之人,行路于大道,雄赳赳气昂昂,看人目光凶狠,待人绝不卑微,若有人侵犯他的尊严,他必拔剑还击,口中大喊:“彼恶敢当我哉?”此人之勇,为匹夫之勇。
当今有义气之人,找一群兄弟为伍,抢劫作乱,无恶不作;但与“兄弟”情同手足,共患难同富裕,即使被捉拿归案,也绝不出卖兄弟半分,此人之义气,为黑帮小人义气。
匹夫之勇,勇一时之气,终日无所作为,落得个浑浑噩噩一生;黑帮小人,以朋党义气为傲,然而残害同胞性命、亦不自爱自身身体,为社会众人所唾弃,令父母而蒙羞,失其做人之大义。
今有真正勇士,反省自身或有行事不公,做人卑鄙之病,对父母不够孝顺、对朋友不够诚信,对家人不够负责;于是大叹而怒:我堂堂正正大丈夫,怎可落得如此小人之样;此人之勇,为大丈夫之勇。
今有真正义士,对父母有亲,对兄弟有义,对儿女有教,家庭家族和睦井然;对天下之人皆有泛爱之心,路遇不公勇敢出助;更立大志,要尽己所学,助国家强盛,社会繁荣,同胞相亲;此人之义气,为圣人之义气。
匹夫之勇、黑帮小人义气之所以差别于大丈夫之勇、圣人之义气,不过是不愿大其心胸,沉浸于小人之私,想要尊崇自身,却使得人格卑微。
有好美之人,精细雕琢容颜打扮;另有好美之人,在行事礼仪处,分寸得到,举止优雅;更有好美之人,追求做人的节操、生活的品味、人生的志趣,活脱脱自由自主,不为虚荣、狡诈妄念奴役。
爱容貌之美、爱仪表之美、爱灵魂之美,也是爱美之心的差异。
至于有爱好人之虚名,爱行事之原则,和爱人格之尊严和道德之珍贵的差别;有爱一雕虫小技,爱一游身之技艺,爱一大道的区别,与上面所说大同小异。
由此可见,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学问、求艺、好美、做人,一道贯之而已;唯君子能人者,能学大人之学,做大人之事,爱纯粹之美,成真正之大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