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内容中,司马迁写了夏朝的历代君主。其中大禹写得最为详细,其余略写。
一、大禹做到了人生的三不朽事业:立功,立德,立言。
司马迁说:“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可谓立德。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他一生非常勤奋敬业,吸取了父亲治水不成功的教训,一心为公,相传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平了水患,为国家和百姓立了一个大功。
他的功劳还在于为国家制定了许许多多的合乎时代特征的规章制度,可谓立言。
在选用继承人问题上,他也没有私心,学习尧和舜两位选用贤人,他先后选用了皋陶和益两位。但是未皋陶继任就去世了,后来益又让位于大禹的儿子启,是为夏启,夏启比较贤能,天下都归附他。
二、其他夏国的许多君主就是一笔带过,最后一代夏桀稍微详细一点,桀失天下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与之相反: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从司马迁的这几句评语可以看得出来,他是比较倾向于用儒家思想中孔子的德政和孟子的仁政来评价古人的得失。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师从儒家的大儒董仲书和孔安国,深通易经,儒家思想的学养非常深厚。
写作手法上详略得当,前后对比照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功过得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