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自头条。
当一个文明点错了“科技树”:占位效应、科技奇点与群体命运。
整个人类历史上,印加是唯一没有文字的大型文明。但既然能形成大规模社会,就必须要有记录与传播手段,印加人的办法是“奇普”,一种非常复杂的结绳记事系统。
大多数族群在向文明发展过程中,在史前文化都经历过“结绳记事”阶段,但都很简陋,所表达的意思很有限。成功跨越此阶段的族群逐渐演化出文字,并最终推动社会形成国家。
唯印加人将“奇普”发展到极为复杂:上千条五颜六色的绳子,每根绳都在不同位置打了许多绳结,通过绳子的长短、颜色、绳结位置、不同绳结类型,组成复杂表述系统,不但能记录物品、数字,还能表达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大致具备了大型社会的基层物质信息之简单沟通功能。
但这种超复杂的“奇普”系统之致命缺陷,是只具备简单记录功能,无法发展出文字系统所承载的复杂抽象思维。印加人用数千年时间,把功能单一、效率低下的“结绳记事”发展到极端复杂,堵死了用图像、图形、编码进行表述尝试的可能性,没有文字导致印加人在高级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几乎一片空白,最终封死了“科技树”。
嗯这被称为“占位效应”:由于对过度权威的“路径依赖”,单一思维方式封死其它技术路径,民间俗语叫“一条路走到黑”。在人类历史上,“路径依赖”导致“占位效应”不仅发生于印加族群,而是所有族群都曾存在,甚至频频发生。
与其相对立的是“科技奇点”,即:科学和技术,以超越人们(甚至是顶级专家群体)想象,以难以预料方式,取得突然、巨大、飞跃性进步,甚至改写整个科技史、文明史,开创了人类社会新纪元。
二战史:闪电战与核武器
当“占位效应”遭遇“科技奇点”,那就如同刘慈欣在科幻作品中呈现给我们的“降维打击”,这在人类历史上反反复复、多次发生。
譬如:二战初期,纳粹德军所向披靡。原因是德国在军事科技上,抓住了坦克和飞机这两样当时的“科技奇点”,率先实现了新战术飞跃,以地空协同的机械化战争(闪电战)迅速打垮了固守经典步兵战术的英、法,重创了苏军。
尽管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英、法摆弄飞机也比德国早。但由于英、法更强大的贵族阶层和传统思维所捍卫的古典军事理论,使其在1920-30年代点错了“科技树”:在德国重点发展坦克和战机时,英、法的军事思想和国防投资却偏重于经典的步兵、机枪、马奇诺防线。
二战时代,盟国和轴心国,在“科技奇点”争夺上各有千秋,德国在坦克和战术空军方面领先一步,但在原子弹研发上却走了错误的技术路径。而美国在全世界所有反纳粹、反法西斯科学家的帮助下,抢先研发成功核武器。
如何避免点错“科技树”
避免因“占位效应”而被封死科技树、遭遇“科技奇点”降维打击,并尽可能获得较高“科技奇点”发生概率,重点在以下三项:
其一,开放的社会环境:亚欧大陆能发展出文字,源自各族群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较量,生存竞争促进了互通有无、博取众长、触类旁通、推陈出新。“结绳记事”在史前文化阶段就被淘汰,文字成为进入文明阶段的三大标志之一,稍慢些即在竞争中落败。
而印加人被“奇普”锁死,原因是他们位于南美洲的西南一隅,天堑般的地域隔绝,使其无法与任何其他族群进行交流与较量。史前文化遗存的“结绳记事”,封闭发展了数千年时间,形成了堵死所有思维出口的瓶塞般“奇普”。
其二,思想和学术的开放性:1930年代,德国曾在核物理方面领先世界,但希特勒使欧洲大多数科学家都跑到美国。“曼哈顿工程”从概念构思,到理论研究、工程研发,多靠爱因斯坦、费米、玻尔等欧洲科学家引领。这些才华出众的科学家见解不一、思路各异,在裂变弹结构方面“枪型”和“内爆型”技术路径相争不下。主持研发管理的奥本海默采取兼容并包、并行竞赛策略,最终取得成功。而当欧洲科学家大多逃往美国,效忠希特勒的一流核物理学家只剩海森堡。纳粹原子弹计划便沿着海森堡那唯一的错误技术路径走进死胡同。
其三,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二战之前,日本强调经济一体化、社会同质化,所谓“举国一致”。而美国则推崇传统“亚当·斯密”式自由市场经济,被日本嘲笑为“自由散漫、缺乏统一”。
日美在二战时代的不同表现
由于战前日本的经济结构过于一致,没有更新选择,也来不及对工业进行体系性调整和设备改造、升级,只能沿着战前固有技术路径和工业结构生产武器装备。最典型的是其“零式战机”,从侵华战争到整个太平洋战争战败,打满全场、逐渐落后,却无法被代替。
而美国的工业体系,不但产能巨大,且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后,民企带着各种意想不到的科技,投入各种各样新奇武器装备生产。不到四年时间,美军从口香糖、SPAM罐头、钢盔、步枪,到坦克、飞机、大炮、军舰、潜艇……都换了新装备,并从无到有搞出原子弹这种“科技奇点”降维打击武器。
在二战时代,如何为前线军队提供大量、营养、便捷、耐储的食品,还是科技难题。在“瓜岛血战”因食品短缺且不卫生,日军饿死、病死上万,类似战例很多,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
当时,美国陆军部委托明尼苏达大学的营养学家Ancel Keys教授,研发一种轻便易携、不易变质、开袋即食的野战口粮。教授在超市选购了廉价、高热量的饼干、肉罐头、硬糖、巧克力、花生酱、葡萄干、速溶柠檬粉食品,组成了一份871克重、3200卡路里的套餐盒,轻松、迅速、廉价地完成了军方赋予的“科研课题”,这就是著名的“K口粮”。
由于其廉价、高效、不占用国防生产线,美国民用工厂加速生产,不但满足了数百万美军,且广泛支援英军、苏军、中国抗日军民,成为上千万盟军官兵战胜纳粹德国、军国日本的重要“身体能量”源泉。
可见,保持经济形态多样性、允许国之重器以外的产业蓬勃发展、另类思维、小众个性的经济存在,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因为我们并不知科技反超和问题解决方案藏在哪里,所以不能用“占位效应”思维封死看似无用之路。
美国人居安思危,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作为曾经靠“科技奇点”赢得战争、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非常担心在未来的竞赛中,自己遭遇意想不到的“科技奇点”降维打击。
因此美国不但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力争占据未来科技制高点,而且很重视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的培养,最明显表现在美国文化与艺术的特色——科幻作品。
2021年,美国的科幻影片占全球科幻影片总量46%。而且其科幻几无想象限制:恐怖袭击、世界大战、生化危机、AI叛乱、外星入侵……种种灭世天劫暴虐美国,他们的华盛顿和白宫在科幻作品中被摧毁了上百次,其总统在科幻作品中随便就被灭掉,这在其他国家的作品里很难看到。
美国的文化精英和科技精英,以这种粗野豪放的性格和自由狂放的想象,设想着各种难以预料的“科技奇点”。这些努力一举几得:一面在市场上大赚特赚;另一面塑造人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精神;同时,通过炫酷的科技和艺术表现,吸引有才华的青少年们更多投身于发明、创造、幻想等与未来相关的科技领域,以争取在未来“科技奇点”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这值得所有其他国家关切与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