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董传裕,山东荣成人,1927年2月出生,1945年8月入伍,1945年11月入党,参加过胶东、濉县、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战斗。曾荣立三等功七次,两次出席英模代表大会。1987年从原南京军区军医学校政治委员的岗位离职休养,离休后初心不改笔耕不辍,立志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工作,多次被各级表彰为“先进离退休干部”。
秋意深浓,兰桂飘香。笔者带着红色历史挖掘的任务来到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二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老干部董传裕家中,94岁的董老正在电脑前戴着眼镜吃力地修改着PPT。“让你们见笑了,我正在准备为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党员干部上党课的课件。”他满脸笑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
“作为一名革命战士,人可以离休,但是党员的身份不能放下,宁愿为党终老,绝不虚度残生。”董老离休后总想着怎么能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军队多做贡献。
“有一次我整理东西时,翻出我的入党志愿书仅存的残片,想起我在淮海战役前夕因重病无法参战,我执意要上战场,坚决不能脱离组织,后历经枪林弹雨、风餐露宿、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队伍,回归组织,在组织关怀和战友照顾下,我最终捡回一条小命。回忆这些烽火硝烟的革命往事,我萌生了传承红色基因、为后人留下精神食粮的想法”。想法顷刻付之行动,从2007年起,董老开始整理自已成长、参加革命、工作学习之余留下的只言片语,几个月后诗集《征途》出版发行。之后每隔几年都要修订收录新作品,到今年已经印发了四版,共创作整理了三百五十多首叙事诗,十余篇回忆录,共二十多万字。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发行后,我又觉得光写不行,我还要加强宣教,真正起到教育启发后人的目的,于是我坚持‘一写,二讲,三送’。”董老为此还跟干休所工作人员学会了用电脑打字、用PPT制作课件,每次亲自准备讲稿进军营、下基层、进校园宣传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军队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他还自费印了4000多册诗集,捐赠给省市关工委、企事业机关、基层部队、大中小学校等单位。我们看到他的书房了挂满了各单位的感谢信和锦旗。
“在创作和授课过程中,我边学,边写、边讲、边思,既增智又健脑,有时还有额外的收获让我深感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有一次,我到吉祥航空去讲党课,课后一个三十出头年轻的机长郭帅带着一个乘务员、一个安全员来找我,他们表示听了我的课深受教育,现场也赋诗表达了他们的感悟和对革命前辈的敬意,这次修订也把他们三个人的诗作给收录了进去。《征途》第四版是我对建党百年的一份贺礼,更是将老战士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一次行动。”看着董老慷慨激昂、坚定自信的神情,我们才想起跟他说这次抢救性挖掘红色历史的来意。
“既然这样,也不用采访了,这两本《征途》送给你们吧,关于我的革命经历和战斗故事里面都有。”董老拿起桌边的两本厚书递给我们。我翻开前言,一行字引入眼帘:一息尚存写到老,余热生辉书新篇。
网友评论